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46839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估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估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现象一:偏重精算,估算意识淡薄 某校二年级期末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爸爸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是98颗,爸爸连续抓了3把,大约抓了()颗。 阅卷后,教师对(二年级5个班共220份试卷)这道题的答题情况进行了统计: 任课老师与答案是294的学生进行交谈。 话题一:你是怎样想的?(98+98+98=294) 话题二:可能有其他的答案吗?(没有。) 话题三:有的小朋友认为是300颗,你觉得可以吗?(可以。) ――还可能是302,303等。 话题四:为什么可以看做100
2、?(因为问题中是大约。) 教师接着呈现问题:不同品牌的两支钢笔,一支19元,一支52元,买这两支笔大约要多少元? 生脱口而出:71元。 师:大约(重读)要多少元? 生:那就70元吧! …… 现象二:以猜为主,缺乏“估”的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容积单位“升”,知道了1升水究竟有多少。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个电热水器大约能装水多少升水? 生:我觉得大约能装5升水。 师:太少了。 生:能装大约15升。 师:还是少了。 生:会不会装50升? 师:还是少了。 生:装90升。 师:
3、这回多了/ 生:那就装75升吧。 师:稍少了些。 生:装80升。 师:对了,这个电热水器的容量恰好是80升。 估计很开放,气氛也很热烈。但仔细思量不难发现,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估算”。这一教学环节在师生“一猜一答”中进行,答案是在逐次缩小的区间中被“估”出来的。整个估算过程,学生随心所欲,所能体现的数学思维仅仅是数的大小比较而已。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呢?
4、 1重视估算教学,把估算教学目标融入计算教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估算素材,把握教学契机,将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每一个学段,横向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教学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单一的计算策略――精算中“走”出来,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按照教材编排,第一次正式的估算教学应在加、减法
5、笔算的后面,我在教学时先安排学生进行估算,将估算与笔算有机结合。教学过程如下。 呈现情境:二年级四个班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学校只租了两辆车。怎样安排学生乘车?(相关信息:四个班学生人数分别是二(1)班42人;二(2)班36人;二(3)班25人;二(4)班28人。限乘70人。)学生很快提出方案:两个班学生合乘一辆车。 师: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生1:二(1)和二(2):42+36;二(3)和二(4):25+28。 生2:二(1)和二(3):42+25;二(2)和二(4):36+28。
6、生3:二(2)和二(3):36+25;二(1)和二(4):42+28。 (此刻学生的注意力落在如何搭配上,忽视搭配结果的可行性。) 师:这三种搭配方案都行吗? 生:因为40人加30人是70人,42+36就一定超过了70人。所以二(1)班和二(2)班搭配的方案不可行。 师:能不能让三个班的小朋友合乘一辆车? 生:把人数少的三个班相加36+25+28,只取30+20+20就等于70,说明三个班人数也一定超过70人。 笔者认为,在探究笔算方法前,先鼓励学生估算,有利于学生感知估算的必要性。
7、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还不是很熟练,这样自然会选择估算。 2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据调查分析,学生估算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教材中的估算内容缺乏生动性和生活色彩。因此,要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要给估算教学增加“营养”,让估算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比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认识
8、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没什么用,还不如动笔计算。那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如,在学习“加法”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需要得到准确的答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