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02529
大小:2.44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8-08-06
《ppt课件-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本章教学内容第一部分 免疫耐受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二、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三、免疫耐受的机制四、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第二部分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内的调节二、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三、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的免疫网络调节本章教学目的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了解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2、掌握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了解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3、掌握抗原、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4、掌握独特型网络调节第一部分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二、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三、免疫耐受的机制四、免疫耐
2、受的临床意义免疫耐受的发现Owen的观察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Ag所致的免疫耐受现象第一部分 免疫耐受异卵双生的牛免疫耐受实验的诱导嵌合体(chimaeric)小鼠免疫耐受(immunologictolerance):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astateofspecificunresponsiveness)。是免疫应答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同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不同。免疫耐受既可天然获得,亦可人工诱导。前者称天然耐受(naturaltolerance),后者称获得耐受(acquiredtoler
3、ance)。概念外来的或自身的抗原均可诱导免疫耐受,这些抗原称耐受原(tolerangen)。针对自身抗原呈现的免疫耐受称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按照免疫耐受的程度,又可分为完全耐受和不完全耐受。针对T细胞或B细胞产生的耐受分别称T细胞耐受或B细胞耐受。免疫耐受特点:是免疫应答特殊类型;需经特异性抗原的诱导产生,形成免疫记忆。对其他抗原仍具正常的免疫应答;特异性高。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原因产生条件特异性持续性临床应用合并症细胞系消失或不活化,Ts细胞的抑制作用可先天或后天获得,特别是免疫功能未成熟或减弱时容易形成高长期的、一时性的终生实
4、验治疗阶段无免疫活性细胞发育缺损或增殖分化障碍先天缺损或人为产生,如X-射线,免疫抑制药物,抗淋巴细胞血清的作用无一时性已应用于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和移植感染与肿瘤胚胎期自身或外来的抗原刺激不成熟的T、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出生后对相同抗原不引起应答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一)抗原方面的因素1、抗原的性质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某抗原成为免疫原或耐受原。可溶性抗原常为耐受原,而颗粒性抗原则易引起免疫应答。2、抗原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抗原剂量越大所诱导的耐受越完全和持久。小剂量抗原引起T细胞耐受,而大剂量抗原则引起T细胞和B细胞都耐受
5、。致耐受所需抗原量与个体的年龄有关,也与抗原的类别有关。3、抗原注射途径一般情况下,抗原经静脉注射最易诱导耐受性,腹腔注射次之,皮下及肌肉注射最难。(二)机体因素1、年龄因素年龄与耐受易感染程度密切相关,胚胎期与新生期的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极易导致终生或长期的耐受性。2、遗传因素小鼠免疫耐受诱导及维持的难易程度随品系不同而异。3、免疫抑制的联合应用单独使用抗原一般不易对成年机体诱发耐受性,而常需要与各种免疫抑制措施联合应用。常用的方法是全身淋巴组织照射(破坏胸腺及外周淋巴器官中已成熟淋巴细胞,使之呈新生期状态,使骨髓中重新形成的未成熟淋巴细胞易被抗
6、原诱导而建立免疫耐受。);应用抗淋巴细胞血清或抗Th细胞抗体(破坏成熟淋巴细胞或Th细胞);环磷酰胺、环孢素A、糖类皮质激素(选择抑制B细胞和Th细胞)等免疫抑制药物。在施加抗原的同时给予一定量免疫抑制剂,可加强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二、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一)影响免疫耐受持续时间的因素1、抗原因素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性的必要因素。因免疫系统中不断有新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持续存在的抗原可使新生成的免疫细胞不断耐受。多次重复注射耐受原可使耐受状态延长,持续时间长短与使用抗原次数有关。抗原的性质与耐受性维持时间也有关。抗原的性质与耐受性维持
7、时间也有关。一些有生命的耐受原,如活的淋巴细胞、病毒等能在体内繁殖,此种抗原在体内持续时间长,因而诱导的耐受性亦不易消退。在一些无生命的抗原中,分解缓慢的抗原较分解迅速的抗原所诱导的耐受性持续时间长。2、机体因素免疫系统处于未成熟状态时,如胎儿、新生期,经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后,所诱导的免疫耐受性维持时间长。(成人需抗原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二)免疫耐受的终止1、自发终止已建立了耐受性的个体如无抗原的再度刺激,免疫耐受性随着体内抗原被清除而自行消退,重新出现对特异抗原的免疫应答,此即为免疫耐受性的自发终止。2、特异终止使用各种模拟抗原物质,可特异地
8、破坏已建立的耐受性。a.注射化学结构改变的耐受原如通过理化及生物因素使抗原结构改变b.注射置换载体的新抗原将耐受原的半抗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