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89087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无比的“新招”、“创新”层出不穷: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一下字词,丝毫没有落到实处;“课件满堂飞”,有用没用地让学生沉浸在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感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跟着感觉走,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把好端端的语文课整得象思品课;“盲人摸象,只盯一处”,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似乎成了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研究课题。
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着这一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一、什么样的语文课是有实效性的语文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因此,我认为一堂有效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一堂品味课,让学生通过读、演、讨论等形式,品祖国语言文字的味,感受它的音韵美,在品味中受到情感文化方面的熏陶。其次一堂有效的语文课
3、应该是一堂欣赏课,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读、手指等形式,欣赏语文带来的色彩美、节奏美,在欣赏中获得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还应该是一堂充满情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学生在课堂上愿学、乐学,积极与文本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互动。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能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这样的课,才能让具有不同智力水平、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收获;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二、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教学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过去的教育注重教师是一切
4、教育行为的主体,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多少,他就接受多少。完全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近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因此一片热闹与欢腾。但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教师讲什么学生就
5、收什么,而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活跃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课程改革后,教师由单一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到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只需要“传授”,学生只需要“接受”,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智力、能力的不同,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其实,上课就好像是演“戏”,教师和学生就是课堂这部“戏”中的角色,而教师又是“导演”,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就会像是“一盘散沙”,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如果一堂课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就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主体
6、地位,教师也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课堂上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是在“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吃透文本,把文本作为载体,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技能。我们要积极作好课前准备。制作教具、制作课件、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全力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1、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质疑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
7、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提倡、鼓励、引导学生多疑、多问,使学生逐步养成爱问、愿问、善问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我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我是怎样知道的?”使其“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而对于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教师要适时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