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

ID:1566827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4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_第1页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_第2页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_第3页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我差异而产生的焦虑[摘要]1987年higgins提出了自我差异理论,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而引起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认知干预来减少自我差异,从而减少人们焦虑情绪。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干预方案:改变思维方式、改变行为方式、减少对自己言行的关注、建立自信,从而达到减轻焦虑的效果。  [关键词]自我差异焦虑认知干预    焦虑在现在这个社会仿佛已经是一个“时髦”的词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情况下面临着焦虑。很明显焦虑不是人们所喜爱的,都希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焦虑背后的原

2、因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减少焦虑呢。下面就从自我差异的角度来解释一下焦虑的成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无论在发展心理学,还是在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自我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一个人首先关注的肯定是自我,一个人只有在自我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作为一个功能良好社会的人。无论是沮丧、焦虑或是紧张,都是由于自我的不平衡引起的,而自我的这种不平衡则来源于自我的差异。  关于自我差异的研究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早在1987年higgins就已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自我差异理论。  将自我分成了三个自我,理想自我—应该

3、自我—现实自我。现实自我指的是自己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积极的希望,是人们渴望实现的好的方面和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应该自我指的是根据社会行为规范应该完成的责任、职责、义务,是被迫完成的而非内心渴望的。  其中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是自我的评估标准。现实自我,则同这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在这两种不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如果产生差异则会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Higgins将负面的情绪分为两类,一种是沮丧,一种是焦虑。现实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会产生于沮丧有关的情绪(不满,抑郁等),并且对积极结果出现或不出现敏感,

4、个体倾向于对渴望状态产生趋近的行为偏向。而现实与应该自我的之间的差异则会产生于焦虑有关的情绪(紧张,恐惧等),并且对消极结果出现或不出现敏感,个体倾向于对渴望状态产生回避的行为偏向。  Markus提出了可能自我理论,可能自我包括:理想自我、恐惧自我。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希望达到并确信能够实现的目标。恐惧自我指的是个体害怕或恐惧成为的自我。在这个理论中markus提出了一个新的名字,恐惧自我是个体害怕成为的那个人,也可能是个体心中所厌恶的那么一个形象。恐惧自我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当恐惧自我与实际自我的距离很近的时候,在这个情况

5、下,应该自我就对个体的焦虑没有影响。当恐惧自我与实际自我距离较远的时候,应该自我就对个体焦虑的影响就会出现。Carver(1999)。  由于自我差异而导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从而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自从higgins提出了自我差异理论之后,已经做了大量关于自我差异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包括情绪、医学、跨文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支持higgins的理论。Strauman,Timothy4J;Higgins,ETory(1988)年对235名大学生所做的研究中,构建的最佳结构方程模型

6、显示社交焦虑和实际—应该/他人自我差异显著相关。Strauman,TimothyJ(1989)年比较了临床抑郁和社交焦虑者以及对照组的自我差异以及相关情境研究,结果表明,抑郁者的实际—理想自我差异大,而社交焦虑者的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大,抑郁和社交焦虑患者具有特殊的认知结构。Strauman,TimothyJ.(1992)年研究表明,实际—应该自我差异和持续的焦虑情绪相关。Scott,Lane;O'Hara,MichaelW.(1993)比较了抑郁、焦虑、抑郁且焦虑以及正常组的自我差异后发现,抑郁组比其他组有更高的实际—理想自

7、我差异,而焦虑组比其他组有更高的实际—应该自我差异。Weissenburger,JanElizabeth(1997)对抑郁症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抑郁且高焦虑者、抑郁且低焦虑者和对照组进行了研究,结果部分支持自我差异理论。社交恐惧症者和抑郁症及共病者比正常人的实际—应该/他人差异大(Weilage&Hope,1999)。  由于自我的差异而导致了一定的焦虑。当知道了焦虑背后的原因之后,那么既要对由于自我差异而引起的焦虑进行干预。  对焦虑用得最多的干预方法是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这种方法也被证明是较为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的

8、核心是改变个体的认知,提高个体现实自我,增强个体的掌控感。从某个角度来说,提高现实自我,增强个体的自我意识,其实是缩小了个体的自我差异。  在国内有很多的研究验证了干预的有效性。  杨静(2002)对大学生的团体自信训练,主要通过识别消极自我意识并挑战消极自我意识,转变大学生消极的自我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