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ID:15655316

大小:48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4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1页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2页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3页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4页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由椭圆的发现看创新能力培养杭州学军中学 闻 杰本文已于2013.05由《中学数学杂志》发表邮箱:wenj@zhxjhs.com电话:13067788898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88号摘要:由于我们的现行教学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得十分的功利化,不顾数学教学的本质,弃数学文化于一边,教学知识时“去头掐尾取中间”,“去头”是去掉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原始轨迹”,“掐尾”是掐掉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取中间”也只是把书上的“定义、定理、公式”直接抛给了学生,管他理解与否,只要会套用公式能解题就行,致使我们的学生没了创

2、新意识,哪来创新能力可言。本文力求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不拘泥于传统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和所谓的几个目标,而在于考虑这堂课中给予了学生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潜意识中的创造欲望是否被觉醒。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能力是否有所培养?是否有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实际动手能力是否有了提高,发散性地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是否有了改变。整节课从开课到收尾是否环环相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是否给人有一气呵成之感。因此,本课一开始就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在给予空间和时间的同时把一串

3、问题链抛给学生:从圆怎样演变成椭圆―――怎么发现椭圆的第一定义―――从圆与椭圆几何特征的异同性类比猜想出椭圆标准方程―――化简方程的过程优化―――化简中的再思考再发现―――椭圆第二定义的发现―――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出―――对①式对偶式的思考―――得出双曲线的第一定义―――等。让学生思维引起强力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智慧的、精彩的。我们的时代呼吁创新,我们的教育需要创新,如果我们能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类比,大胆尝试,刻苦钻研

4、,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会大有进步,我们的民族会大有希望。正文纵观近几年的数学教学,由于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得十分的功利化,且越演越烈,不顾数学教学的本质,弃数学文化于一边。教学知识时“去头掐尾取中间”,“去头”是去掉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原始轨迹”,“掐尾”是掐掉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取中间”也只是把书上的“定义、定理、公式”直接抛给了学生,管他理解与否,只要会套用公式能解题就行,致使我们的学生没了创新意识,当然也无创新能力可言。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椭圆的发现”教学案例,尝试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11创新能力,希望学

5、生能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下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快速地聪明起来。一、由图形的演变发现椭圆的第一个定义(提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条线段,两个图钉,一张硬纸板,一支铅笔)开课让学生把线条对折后用一个图钉钉住分头(两个头)的一端,另一头用铅笔画出轨迹(圆)(图1①)让学生把线段的分头端稍微分开一点并用两个图钉钉住两端,再画轨迹(发现不圆了)(图1②)继续把线段的分头端再稍微分开一点并用两个图钉钉住两端,再画轨迹(发现更扁了)(图1③)继续继续继续一直到把线段拉直,画出的轨迹是线段了为止。(图1①)       (图1②)

6、      (图1③)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圆的轨迹,然后慢慢分离圆心为两点,此时,圆会慢慢变扁。如果让关于中心点O对称移动,则画出的图象(如(图2)所示),让学生观察,原圆上的点在直径端点处保持不变,其它点随着的分离慢慢向直径压缩,图形渐渐变扁。(图2)由于圆上动点P到圆心不变。在分离、的过程中轨迹圆变扁了,但其中的没变。此时,可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这个扁圆上点与原圆上的点否有一确定的关系?(y坐标按比例压缩)11②联想圆的定义你能归纳出扁圆的定义?(第一个定义)。结论:动点P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时,轨迹是扁圆,我们称之椭圆,

7、两个定点我们称焦点(为什么称“焦点”同学们可能会疑惑,但它一定是有实际含义的,你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评注:由圆的圆心分离成两个定点,并保持了不变,使圆演变成椭圆,这是一种创新,且从中探索出了椭圆的第一定义,整个过程学生一会激动,二会感到神奇,三会沉思。激动的是:圆心分离后怎么轨迹变扁了。神奇的是:这个扁圆上的点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竟然不变。沉思的是:这种现象能否从理论上给出证明。对于“焦点”名称的给出可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事实上它与光学性质相关)二、由图形的几何特征类比椭圆方程为了对上面的结论给出理论证明,需要建立坐标系。可先让学生回顾当时圆方程的

8、建立过程。问:建系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建系最合理?圆的标准方程为什么这么简洁?对比“圆”(图3①)应该很快在“椭圆”上建立(如下图3②)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