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

ID:15613727

大小:92.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4

上传者:U-10017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1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2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3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4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5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6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7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8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9页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_第10页
资源描述: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论文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的研究申请人:曹艳学科(专业):护理学指导教师:唐俐玲教授2011年9月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护理学层次专升本姓名曹艳学号091161060022020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应对措施的研究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0年7月日起至2011年9月30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1选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2背景及意义清楚展现3文献查阅充分4书写有一定的逻辑性,全文结构文排合理5讨论围绕全文重点,应用相应的参考文献6推论及建议有超出研究范围7论文书写符合字述文章的写作及具有可继性及科学性指导教师:唐俐玲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该论文选题属护理研究范围,能较好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重点突出,内容完整,论述较充分,层次较清楚,文字通顺,符合毕业论文要求。同意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建议成绩:良好指导教师签名:唐俐玲2011年10月19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论文题目: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应对措施的研究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曹艳指导教师:唐俐玲摘要目的: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急诊护士在工作中会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因此,护士应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来自各方面的危害。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5所医院急诊科的280名护士采取防护措施前后的职业危害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有效防护措施。结果: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频率为60%,化学性损害的比例达12%,物理性损害的比例有21%。通过不断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上述三种职业危害事件发生率有明显降低。结论: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健全防护制度,不断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为急诊科护士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1绪论……………………………………………………………………………………….11.1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目的……………………………………………………………………………11.3关键词及定义………………………………………………………………………11.4文献回顾……………………………………………………………………………22研究设计………………………………………………………………………………….52.1研究对象……………………………………………………………………………52.2研究方法……………………………………………………………………………52.3研究步骤……………………………………………………………………………53研究结果………………………………………………………………………………….63.1一般质料……………………………………………………………………………63.2改进防护措施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统计……………………………63.3改进防护措施后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统计……………………………64结论……………………………………………………………………………………….74.1急诊科护士改进防护措施前后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比较………………………….74.2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75推论及建议……………………………………………………………………………….95.1做好预防性防护措施……………………………………………………………….95.2强化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95.3改善医疗操作环境…………………………………………………………………95.4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9致谢…………………………………………………………………………………….11参考文献…………………………………………………………………………………….12 1绪论1.1背景及意义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是医院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具有时间紧急、病种多样、体力强度大、机动性大、专业性强等特点,患者发病急骤、时间紧张、病情变化快,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作到快、准、稳。急诊科护士在对病人的既往病史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各类突发急危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工作压力大。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仅使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紧张、生活无规律,而且在工作中长期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下。给急诊护士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其中包括患者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来自病原微生物、锐利器械、患者及家属暴力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着护士群体的身心健康。因此,护士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反应敏捷、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避免来自各方面的危害。1.2研究目的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安全防护的现状,提出有效防护措施。目标:(1)了解目前急诊科护士主要职业危害事件;(2)分析急诊科护士主要职业危害事件的相关因素;(3)比较采用防护措施前后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率;(4)建立有效的急诊科护士防护措施。1.3关键词及定义1.3.1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是医院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1.3.2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1.3.3职业危害: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1.3.4防护措施:护理者采取的预防保护措施。1.4文献回顾1.4.1急诊科护士主要职业危险因素1.4.1.1物理性因素(1)锐器伤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调查发现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导致锐器伤的发生主要与锐器相关的工作行为,如抽血、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另外还有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瓿是导致刺伤发生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急诊科护士执行治疗和护理操作多,抢救、紧急处置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随时有可能被污染的针具和锐利器械刺伤,并且被伤后未能妥善处理伤口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对职业防护意识的缺乏也是造成职业伤害的重要原因。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据有关资料报到,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HC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2]。美国一份统计表明,每年约有80万个被污染的针头和其他锐器,而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大约有1600个。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4]。(2)噪声急诊工作环境复杂,主要有患者的呻吟声、家属呼叫声、询问声、电话铃声、监护仪的报警声、120的警笛声等。而躁声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情绪易烦躁焦虑,导致急诊科护士容易感觉紧张、疲劳等[4]。我国对医院的环境躁声标准值是35dB,极限值为45dB[5]。急诊科平均躁声值为(43-52﹒9)dB。躁声强度在(50-60)dB时,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分贝环境中,会引起耳鸣、头晕、失眠、血压升高。(3)辐射急诊科的患者因病情危重,需床边摄片,护士陪同做X线、CT检查等,不可避免地受到X线的辐射。长期小剂量的接受辐射,不仅会导致恶性肿瘤,而且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等[6] ,而紫外线和激光则会对视网膜产生损害[7]。(4)负重伤急诊护士长期站立或不停奔走,下肢静脉易曲张。经常搬运重物以及长期的低头操作易引起腰椎颈椎病。具了解,护士职业性腰背部损伤位于职业性损伤第二位,在所有与护理相关的工作中,转运病人是导致腰背部损伤的主要原因[8]。1.4.1.2生物性因素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急诊护士处在抢救工作的第一线,是接触各种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急诊病人多而重,大多原因不明,病种复杂、流动量大,经常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发病者,如濒临死亡、严重开放性损伤、原因不明的毒物中毒及传染病者等。为争取有利的抢救时机,时间上往往不允许护士先进行自我防护便对病人进行处置抢救,如气管插管、吸痰、洗胃、止血包扎、静脉穿刺等。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伤口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增加了感染几率。同时临床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最高危的职业群体[9]。据研究,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10]。最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是乙肝、丙肝、艾滋病。乙肝只需0.004ml血液就可以感染,如果不做好防护很容易被传染上而成为带病毒者。1.4.1.3化学性因素(1)细胞毒性药物:急诊科护士接触的药物种类繁多,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其接触方式有三种:准备药时由于药品经震动致气雾、气溶胶状,呼吸道吸入含细胞毒性药物的气雾或气溶胶;药物接触皮肤直接吸收,沾污后经口摄入[11]。不慎暴露的剂量虽小,但日常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引起白细胞减少。据文献报道:某些危害性药物,如激素药、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某些抗生素对人体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危害[12]。(2)消毒灭菌剂:急诊科患者周转快,病室、仪器,器械消毒频繁,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多。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甲醛等都是空气、物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长期吸入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咽喉炎、皮肤过敏和哮喘。 1.4.1.4社会心理性因素(1)工作压力:社会地位有限、个人晋升、个人报酬、家庭的重担、工作压力大以及护理人员少等都是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在急诊工作的护士,抢救治疗手段的层出不穷,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急诊突发事件多,抢救病人紧迫,病人及家属过度焦虑,期望值大,而今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在抢救时,护士必须时刻警惕引发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加之病人及家属常常不理解、不信任护士的工作,而且护理工作繁重,随机性强,频繁的导班,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均可导致一定的心理精神压力,对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的意识也有所降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急诊科护士产生疲劳、睡眠障碍,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生活质量下降。有研究表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其他科室严重[13]。上海市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9.0%急诊科护士处于较高紧张程度,71.0%处于正常上限[14]。当抢救成功率不高时工作成就感、自豪感降低,易产生压抑、抑郁的心里,影响身心健康。医护间在工作中发生分歧时,医生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护士自尊心受损。由于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其疲惫感较其他职业严重。(2)夜班:频繁的夜班及加班,容易使护理人员处于职业应激状态,造成生活没有规律性易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3)暴力因素:急诊患者大多病情急且带有紧张情绪,来到医院无论病情轻重,均希望医生、护士立即为其诊治,若被怠慢则怨言重重。急诊科的就诊患者组成成分较复杂。遇到酗酒、打架、斗殴、吸毒等情况,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满就将怨气出到护士头上,轻则恶语伤人,重则动手打人。调查发现48%的护士曾遭受语言攻击,7%的护士曾遭受身体攻击。医院暴力占医院职业安全事件总数64.48%,其中心理暴力占49.12%,身体暴力占15.36%[17]。(4)心理压力:急诊护士经常面临突发性事件,尤其急诊抢救、抢救无效死亡的负性刺激等。在急症抢救中,嘈杂混乱的环境,死亡的负性刺激,在精神上会产生很大的刺激,这些忧伤情绪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态及生活态度,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使疲惫感明显增加,出现身体及精神上的种种不适[19]。众多的学者都在探索任何帮助家属面对患者的死亡。但护理人员经常面对死亡的负性刺激,如何减少这种负性刺激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 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对汉中市15所二级医院急诊科的280名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调查。2.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急诊护士安全防护的现状进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职业风险防护提供研究资料。2.3研究步骤2.3.1确定研究人群。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在本市15所二级医院急诊科工作的2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3.2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80张,收回有效问卷280张。2.3.3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2.3.4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2.3.5比较分析两次调查结果,提出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3研究结果3.1一般资料280名急诊科护士年龄:18—25岁调查100人、25—35岁100人、35—45岁80人;职称:护士130人,护师100人,主管护师50人;学历:中专50人,大专150人,本科80人。3.2改进防护措施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统计物理性损伤如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频率较高,掰安瓿时有60%的护士没有垫纱布保护,发生化学性损害的比例达12%,发生物理性损害的比例有21%(表1)。表1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结果(有效防护前)职业危害因素百分比(%)针刺伤和安瓿割伤60化学性损害12物理性损害21社会心理损害73.3改进防护措施后,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统计表2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结果(有效防护后)职业危害因素百分比(%)针刺伤和安铇割伤40化学性损害5物理性损害15社会心理损害5 4结论4.1急诊科护士改进防护措施前后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比较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频率为60%,化学性损害的比例达12%,物理性损害的比例有21%。通过不断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上述三种职业危害事件发生率分别降至40%、5%、15%,均有明显降低。4.2有效地安全防护措施4.2.1提高防护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自己从思想上重视,使护士真正体会到工作中各种危害的存在,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不断学习,增强自我防护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知识和各种药物的毒副反应、给药途径及排泄途径,制定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及自我防护操作程序,保证护理职业安全。4.2.2防止交叉感染4.2.3提倡戴手套及规范洗手方法急诊科护士在进行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时的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接触时应戴双层手;洗手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接触任何病人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1分钟,特别是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还应洗手。4.2.4加强空气消毒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使空气净化机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采用湿式扫床,尽量减少灰尘飞扬。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1小时,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病菌传播,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也要定时对紫外线灯的效能进行检测,以确保紫外线消毒的效能。4.2.5规范操作行为,预防利器伤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要仔细,不要进行的重新盖针帽、手套针帽、徒手分离针头、不及时拆卸针头等危险行为;针头、注射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规定的锐器合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即将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口内,避免损伤自己,切忌针头与用过的棉签、输液管袋混放;配药时玻璃安瓿等要用砂轮划割,切勿用硬物敲碎,避免玻璃片飞溅肤引发自伤,必要时用纱块保;及时将使用后清创包内的缝针刀片等放入规定的锐器合内,使用后的手术器械要及时放到器械箱内。 4.2.6严格消毒液使用规范管理尽量多使用低毒、无刺激性的消毒剂,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集中放置一室,室内有良好的排气装置,盛放化学消毒剂的容器均应密闭,以防泄漏。进行配药及消毒物品时,必须戴口罩、手套,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室化学消毒剂的浓度。4.2.6定期维护血压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对血压计定期维修,用完后立即关闭水银开关,避免泄漏。如发现汞泄漏时,要戴口罩,将漏出的汞收集于装水的容器中由设备科集中回收,切忌徒手接触漏出的汞。体温计在使用时要小心轻放防止损坏。   4.2.7负重伤防护积极改善急诊护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多进行设备的更新,提供方便、实用的多功能运送单架和过床板等,培训护士掌握力学原理,运用节力技巧,以减少负伤的机率。4.2.8适当调整护士的心理压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心理素质越好,其心理承受力越强。护理管理者应关心和重视急诊护士,保证临床合理编制,实行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力。同时护士也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自我放松和我调节方法,积极参加各种锻炼文娱活动,保证充足睡眠,以最佳状态投身于工作中去,以减少损害的发生。 5推论及建议5.1做好预防性防护措施对急诊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加强急诊护士对锐器伤危害的重视与预防教育,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安全使用锐器,抢救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小心谨慎,可使误伤和污染机会明显减少。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损伤的规范。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20]: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使用和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针头无需重新带帽;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准的装量;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院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5.2强化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医院可举办多种职业安全学习班,结合事例进行教育,增加风险与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职业危害存在的客观性,提高警惕,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低年资的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最多,医院临时聘用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的年发生率是正式护士的1.65倍。在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加强锐器损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岗前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严格带教。经过适当的培训可以大大的降低锐器的损伤。据调查,8个月实习护士的前4个月与后4个月锐器损伤的总次数为28:7。这说明实习护士早期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工作环境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更易造成损伤,进一步证明锐器损伤防护培训的重要性。5.3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地减少医护人员被锐器刺伤的次数。如戴手套,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管采血等。5.4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如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从根本上降低急诊护士刺伤的可能。 总之,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是多因素的,其工作性质和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急诊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保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和改进急诊护士工作中职业防护,从预防入手,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将各种职业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致谢谨在本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唐老师在我学业上给予的关怀,本论文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敏捷的思维以及对学业的执着,将使我终生受益,她严谨的科研路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注定成为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鞭策我不断前进,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1]蒋冬梅,李映兰.现代护士职业安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6.[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李法云.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7期.[3]MillerTP,JanineJ,OccupationalacquiredHIVthevulnerabilityofhealthcareworkersunderworkers,compensationlaws[J].AmJPublicHealth,1997.87(9):1158[4]林碧英.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8):1240[5]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学杂志,2003.13(2):198-200[6]杨玉莲,摘择。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7]胡亚萍,李金荣,王淼芹.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进展[J].四川医学,2003.19(1):67-68[8]牛凤霞,程显山,护士如何预防职业性腰背部损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525-526[9]AnnND,CiesilskiCA,MetlerRP,etal,Occupationgallyacquiredhumanimmunodeficencyvirus(HIV)infectim:nationalcasesurreillancedateduring20yearsoftheHIVepidemicintheunitedstates[J].InfContrHospEpidemol,2003.224(2):86-95[10]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使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11]肖红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天津护理,2009.17(3):182-184[12]邢玉军:“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对护士职业防护作用[J].天津护理,2004.12(1):56 附件: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如果本论文有摘抄他人的研究成果,被他人追究责任,则本人负全部责任,与指导老师和学校无关。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1.交回学校授予的毕业证书;2.学校可以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证书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论文作者签名:曹艳日期:2011年10月13日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读、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交通大学。论文作者签名:曹艳日期:2011年10月13日导师签名:唐俐玲日期:2011年10月13日注:本声明的版权归西安交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