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1、《黔之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黔之驴》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黔之驴》是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已能独立阅读简单的文言类作品。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学习这一篇课文,可进一步了解
2、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了解成语的运用,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诵读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
3、.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材。2、相关资料收集整理。3、专门为这堂课制作的ppt课件。4、配套实用的“导学案”资料。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二)能力目标1、顺畅朗读课文,能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内容和寓意。(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六
4、、教学重难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二)、作者简介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
5、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三)、正音、读文1、学生自读课文,幻灯片显示易读错字,由
6、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补充订正。黔qián窥kuī骇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3、学生举手朗读。4、集体朗读。(四)、串译全文1、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A.一词多义(1)、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它当作)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2)、然A.慭慭然,莫相知。(…的样子)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 (3)、之 A.黔之驴( 的 ) B.虎见之(代驴 )B.词类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7、船:用船(名作状) (2)、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脚踢(名作动)3、尽其肉尽:吃尽(形作动)C.重点词语解释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表顺接 (2)、至则无可用 则:却(3)、稍出近之 稍:渐渐(4)、以为且噬已也且:将要噬:咬 (5)、觉无异能者能:本领 (6)、益习其声 益:渐渐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句子(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译: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2)蔽林间窥之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它(驴子)。(3)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
8、度更加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4)驴不胜怒,蹄之。译: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五、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1、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