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优秀教案

黔之驴优秀教案

ID:37532306

大小:9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黔之驴优秀教案_第1页
黔之驴优秀教案_第2页
黔之驴优秀教案_第3页
黔之驴优秀教案_第4页
黔之驴优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黔之驴优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二、过程和方法: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寓意。三、教学重点: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四、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

2、节描写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五、课时安排:2课时1、充分诵读,以读促学,读懂文意。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3、合作通译课文,把握文章主要故事情节,初步理解文中虎和驴的形象及寓言的寓意教学步骤和内容:2、引:从成语入手激发兴趣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吗?(学生们答记得,然后请一个学生起来讲,讲完后,教师话锋一转)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老虎在受了狐狸的欺骗后,觉得自己在众兽面前颜面尽失,千方百计想挽回家族的损失,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令老虎苦恼不已。有

3、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且看,老虎在《黔之驴》中的表现(引出课题)。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作品有《江雪》、《小石潭记》、《捕蛇者说》、《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合称《三戒》)。他的散文以山水游记最为后人所传诵,他的寓言也很有名。他的作品,有的揭露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倾吐自己的抑郁的情怀,代表了一部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本文选自《柳宗元集.三戒》,

4、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三、读:多种形式,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并将疑难字勾画出来。教师巡查。2、教师将学生读文中的疑难字词投影,由学生自主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提醒学生巧妙记忆“慭”..字:来了一只狗,小心着点。这样一形容学生们在笑声中既记住了字形,也记住了字义)好(hào)载(zài)黔(qián)窥(kuī)慭(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倚(yǐ)(hǎn)3、听录音读,学生注意字音。4、学生范读,师生点评。5、全班齐读,要求读出感情四、解读文意(一)解释重点字

5、词1,选自《柳河东集》。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以,把。为,作为。神,神奇的东西。把它当做神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

6、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莫,不。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且:将要。噬:咬。  14,然往来视之。然:然而,但是。往来:来来往往。视;观察。  15,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同“悉”熟悉。益:渐渐。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

7、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搏:击,扑  18,近:(1)稍出近之。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2)稍近,益狎。稍:渐渐。近:走进,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1,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冲撞。冒,冒犯  22,驴不胜怒。不胜:不堪,禁不住。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23,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4,于是,就  25,计之:盘算这件事。之: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6,技止此耳:技:本领,技能。止:只,仅。此:如此。耳:罢了   27

8、,跳踉(liáng):跳跃。  28,阚(hǎn):同“吼”,怒吼。  29,乃:才。  30,去:离开。  (二)通假字:  1.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不过。  2.益习其声“习”同“悉”,熟悉。  (三)古今异义:  1.稍出近之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因跳踉大阚因,古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