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

ID:15503052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3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_第1页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_第2页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_第3页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_第4页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

2、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流入中国形成的“战国策派”[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发轫于斯宾格勒,后经汤因比发扬光大。汤氏在其代表作《历史研究》中详尽阐述了这一理论的结构体系、基本观点和他们对不同阶段文明形态的理解。西方文化形态史理论建立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进化论”的思想成果,上承年鉴学、“历史综合论”等西方史学流派对历史发展的解释,在世纪之交的特殊时期对历史的发展、演变提出了全新的认识,是对西方传统史学的颠覆,从而

3、开创了西方史学研究的新纪元。这一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雷海宗、林同济等人的努力下,完成了西方文化形态史理论的“中国化”,开启中国民族史研究新篇章。  一、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化———“战国策派”的形成  “文化形态史又称历史形态学(Morphology ofhistory)或文化形态学。它实际上是把文化(或文明)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自律性的、同时具有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并试图通过比较各个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其不同的特点,以分析、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1]斯宾格勒所创建的“文化形态史”在汤因比的手中得到了发展,并展现出鲜明的特征。它实际上是达尔文的“物竞天

4、择”、“优胜劣汰”等进化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正如斯宾格勒所说:“有生就有灭,有青春就有老境,有生活一般地就有生活的形式和给予它的时限。”[2](P66)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理论体系,将人类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八种文明整合在一起,称其为“历史领域中的哥白尼发现”。他从八种文明中各自离析出“基本象征”,认为它们都是在遵循着独立的生命发展周期,并先后经历前文化、文化和文明以及最终谢幕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认定比另一种文化更先进。……给人们显示了一种等价性、共时性与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发展的图景,在对世界各个具有个性的文化的相互比较中,寻求文化发展的规律。”[1]作为一

5、种全新的历史观和历史学研究范式,西方文化形态史是以西方文化作为话语背景,通过考察西方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明演变进程形成的史学研究范式。它在分析、阐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强调人类社会的整体性方面为我们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史学的传统。中国人对历史怀有十分特殊的情感。梁启超先生曾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3](P12)但往往囿于官方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传统史学呈现单一化、分割化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我国传统史学观是汉族中心主义,对周边少数民族缺乏系统、全面认识的史学观。另外,古人撰史的目的或满足于留

6、名、或为了寻求“有资于治道”的现实目的,因而中国史学研究有诸多缺陷。梁启超先生明确指出中国传统史观的缺陷在于:“一方面范围太滥,卷帙浩繁,使一般学习望洋而叹;一方面又因范围太狭,事实阙略,不能予吾侪以圆满的印象。是故今日而欲得一理想的中国史,以供现代中国人之资鉴者,非经新史家一番努力焉不可得也。”[3](P5)因此,当我国史学界不再满足于传统史学的理论架构时,就尝试着从西方史学研究中汲取营养,作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参照。西方文化形态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中国学者视野的。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详尽阐述了文明社会出现以来人类历史经验的性质和范式,对于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过往的历史

7、、以及如何去理解历史对于今人的意义,颇具启示价值。但这一理论被中国学术界接受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它曾经因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被视为伪科学。西方文化形态史观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传入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李思纯、张荫麟全面译介到国内,先后发表在吴宓先生主编的《学衡》杂志上,不仅呼应了20世纪30年代文化史的热潮,也含蓄地提醒中国学人正视历史,尤其是要从传统文化的“迷梦”中醒来。抗战时期雷海宗、陈铨等人对“文化形态史”进一步阐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