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37639
大小:30.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乌体林斯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乌体林斯辅助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在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72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分为乌体林斯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化疗方案均为2HRZE/4HRE,治疗组加用乌体林斯治疗2个月,对照组不用乌体林斯。结果治疗组第1个月痰涂片阴转率38.9%,培养阴转率44.4%;第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77.8%,培养阴转率80.6%。对照组第1个月痰涂片阴转率16.7%,培养阴转率13.9%;第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50.0%,培养阴转率52.8%。前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疗程满6个月后治疗组痰涂片阴转率97.2%,培养阴转率94.4%;对照组痰涂片阴转率91.7%,培养阴转率91.7%。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乌体林斯能加快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乌体林斯可用于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关键词】结核;肺/药物疗法;乌体林斯7 我国老年肺结核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流行的一个特征。又因老年患者生理等各方面原因,不能长期大量规律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不利于对老年肺结核的这个特殊人群的结核病疫情控制〔1〕。
3、老年肺结核成了结核病主要传染源之一〔2〕,如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现象将逐年加剧。但是老年肺结核的防治方法仍无实质性突破〔3〕。乌体林斯是经过灭活的草分枝杆菌菌苗,是辅助治疗结核的免疫调节剂。本文为探讨乌体林斯对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①经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痰涂片和培养均为阳性)而确诊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②年龄6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患者;③无严重心、肝、肾、脾、关节病变及尘肺、糖尿病、精神病、癫痫、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肺部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④非吸毒、药瘾者;⑤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其他免疫
4、制剂。 1.2分组 采用配对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入乌体林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配对条件:性别相同,年龄段相同,病灶范围(轻重程度)相同等及化疗方案、药物剂量、用法相同。①7治疗组:36例,化疗+乌体林斯治疗。化疗6个月,方案2HRZE/4HRE,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前2个月加用乌体林斯(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从化疗第一周末开始,每周1次,每次1.72μg,左右臀部轮换作深部肌肉注射,注射后至少观察30min有无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3d后观察注射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溃疡形成。②对照组:36例,化疗6个月,方案2HRZE/4HRE,药物
5、剂量、用法与治疗组相同,不用乌体林斯。两组病例均全程督导治疗规律用药,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构成、病灶范围(治疗组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9、9、18例,对照组分别为10、9、17例)、耐药情况(治疗组耐H、R、E分别为3、3、2例,对照组分别为3、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观察项目 ①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中详细记录症状、体征,治疗中记录药物不良反应。②化验检查:治疗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各1次,治疗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直至疗程结束。③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中国防痨协会编,1
6、995)进行。治疗前涂片、培养连续3次,药敏1次,疗程中每月末涂片、培养连续3次,第6个月末培养阳性菌株作药敏1次,疗程结束1个月再作涂片、培养连续3次,培养阳性菌株再作药敏1次。④7胸部X线:治疗前摄胸片1次,以后每个月复查1次,必要时行胸部CT或断层检查。 1.4疗效评判标准 ①X线改变评定方法依照1982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化学疗法》〔4〕中疗效考核规定进行判定。②细菌学:治疗开始后连续2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均阴性且不再复阳为阴转〔5〕。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痰菌阴转情况 治疗1个月
7、、2个月后痰涂片阴转率和培养阴转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阴转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逐月累计痰菌阴转情况〔n(略)〕 2.2病灶吸收情况7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显著吸收率及空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2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病灶及空洞变化情况〔n(略)〕 2.3不良反应 接受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