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27904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当归六黄汤治疗放射性肺炎4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归六黄汤治疗放射性肺炎46例【摘要】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对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头孢菌素、喘定治疗,治疗组加用当归六黄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可有效治疗放射性肺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关键词】当归六黄汤治疗应用放射性肺炎中医药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等措施。我们在2001年3月~2008年3月,运用
2、当归六黄汤化裁,治疗46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经与43例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9例患者均因胸部肿瘤而行放射治疗,按入院求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单日为治疗组,双日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采用钴60治疗机治疗,放射总量40~70cGY,平均435cGY。Karnofsky(KPS)评分均为70分。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60.3±2.4)岁,肺癌18例,食道癌16例,纵膈肿瘤8例,乳腺癌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1~80岁,平均(61.1±2.5)岁,肺癌16例,食道癌13例,纵膈肿瘤9例,乳
3、腺癌5例。经均衡性检验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方法症状体征:观察咳嗽、咯痰、气喘、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干湿罗音等改善情况。胸部CT及胸片:观察胸部渗出病灶吸收好转、恶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吸氧及对症处理。选用地塞米松、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喘定等。 2.2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六黄汤化裁治疗:当归10g,黄芪50g,生地黄10g,熟地黄15g,白术15g,黄芩20g,党参15g,百合15g,莪术1
4、5g,茯苓15g。痰热盛者8例,加全栝蒌15g,川贝母4g;便秘者5例,加生大黄4g;火毒盛者10例,加黄连4g,黄柏10g;血瘀盛者9例,加丹参15g,郁金10g。7d为1周期,4周期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结果5 3.1疗效判定标准根据WHO统一疗效标准[12]。症状完全缓解(CR):咳痰、喘、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症状大部缓解,并持续4周以上;未缓解(NR):症状未明显缓解,持续4周以上。胸片疗效标准:CR:片状阴影或毛玻璃影基本消失,稳定4周以上;PR:片状阴影或毛玻璃影大部分消失,并稳定4周以上;NR:片状
5、阴影或毛玻璃影较前加重。 3.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46例,CR27例,PR16例,NR3例,CR+PR为93.48%;对照组43例,CR19例,PR13例,NR11例,CR+PR为74.4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χ2=6.18,P<0.05。 3.3两组胸片疗效比较治疗组46例,CR24例,PR19例,NR3例,CR+PR为93.48%;对照组43例,CR18例,PR13例,NR12例,CR+PR为72.09%。两组比较χ2=7.29,P<0.05。 3.4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46例,KPS升高20分以上者20例,升高10分者16例;对照组43例
6、,KPS升高20分以上者15例,升高10分者8例。两组疗效比较χ2=6.62,P<0.05。 3.5两组死亡情况比较5治疗组治疗后半年内死亡8例,其中4例死于多发转移,4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内死亡10例,其中5例死于多发转移,2例死于大咯血窒息,3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 4讨论 放射性肺炎缘于放射线损伤组织细胞,导致局部肺胞气管血管损伤,炎症因子释放,同时伴有全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中医认为,射线乃特殊毒邪,易化湿酿热,损伤人体之气血阴阳。本病属本虚标实,热毒为标,气血亏虚为本,夹有瘀滞,治当清热毒、益气阴、化瘀滞、固本以
7、平喘。我们运用当归六黄汤化裁,标本兼顾,黄芪、党参顾护正气;辅以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百合滋生阴血以润肺,白术、茯苓培土生金;另以黄芩、黄连、黄柏清泻邪热,瓜蒌、贝母化痰;兼以莪术、丹参、郁金活血。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肺活血之功。现代药理亦证实,黄芪、党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抗癌抑制肿瘤转移作用[1];当归、白术、黄芩、茯苓、莪术抗肿瘤作用也比较明显,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肺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肺功能[23]。【参考文献】 [1]邓中甲.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2214.5 [2]李应君.方剂学[M].北京:中
8、国中医药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