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20648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作者:魏世平,王松梅单位:054000河北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年龄21~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Ⅷ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
2、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关键词】子宫肿瘤腺瘤样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鉴别诊断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自1996~2008年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腺瘤样瘤的病例,并全部经过复查。切片经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选用抗体CK、EMA、WIM、钙结合素、CEA、FⅧ因子。采用S-P法。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物技术公司。免疫组化染色步骤按说明书操作。结果临床资料:病人年龄23~56岁,平均39岁。发生部位子宫角7例,宫底3例,宫体1例。6例因月经过多,B超、CT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其余病例无明确主诉
3、。有2例因其他疾病(宫外孕、卵巢肿瘤扭转)行手术治疗时发现。11例中有9例得到随访,经过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病理检查:①巨检:肿块多位于子宫浆膜下7例,肌壁间3例。直径1~3cm,圆形、卵圆或不规则形,界限清楚,无包膜,质硬。切面均匀,实性,光滑,灰白色或灰黄色,局部可见微囊,边界不清。②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空隙内衬扁、立方、柱状上皮细胞。胞浆嗜伊红性。也可有一些细胞形成实心条索或呈空泡状、“印戒样”。间质为纤维组织。大多(7例)合并平滑肌瘤或伴平滑肌增生。③免疫表现:6例CK、EMA、WIM、Calr
4、etinin均阳性表达。CEA(-)、FⅧ因子(-)。讨论组织来源:已争论了多年,近年来已逐渐趋向为间皮来源[1,2]。本组观察研究发现,在上皮细胞中、上皮及间叶性标记双向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2]。临床病理特点:①年龄21~58岁,生育或绝经年龄内均可发生。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少数有经量增多,大多无不适主诉。B超和CT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肌瘤”。本组还有2例因其他疾病行剖腹探查时发现。③多发于子宫角、宫底处,均在浆膜下、肌壁间。④肿块一般小至中等大小。⑤大多伴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文献报道,合并平滑肌瘤是由于肿瘤刺激平滑肌增生所致。⑥镜下特征
5、:上皮样细胞形成腺管性、囊腔状、条索或网眼状结构,细胞为立方柱状或扁平状,腺浆丰富,无异型。需注意的是:以空泡或“印戒状”细胞为主时,极易误诊,特别是在冰冻切片中。⑦免疫组化:上皮性标记CK、EMA和间叶标记VIM同时阳性,间皮标记Calretinin阳性表达。鉴别诊断:由于该瘤极为少见,特别是以平滑肌成分占优势时容易漏诊,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应与下列肿瘤进行鉴别:①原发和转移性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由于腺瘤样瘤镜下边界不清及在平滑肌间“浸润性”腺样结构或出现空泡、印戒状上皮样细胞极易误诊为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但CEA(-
6、),WIM、CK、EMA与Calretinin均阳性,即可排除腺癌。本组有1例曾怀疑为平滑肌瘤内转移性黏液腺癌,后经上级医院会诊并经免疫组化证实腺瘤样瘤。②血管平滑肌瘤:在腺瘤样瘤出现以扁平细胞形成管腔结构并合并平滑肌瘤时,是易于误诊的原因。但单个管腔与平滑肌无周围环绕的对应关系,而且FⅧ因子阴性,即可否定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断。③淋巴管瘤:发生子宫的淋巴管瘤也很少见。但该瘤切面棉絮状、质软,囊腔较大伴多量液体,同时FⅧ因子阳性,即可鉴别之。结合文献资料及本组9例随访结果,均无复发和转移,表明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参考文献】 1虞积荣,王嘉羚.子宫腺
7、瘤样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2):727-728.
2朱力,李宝珠.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中华病理杂志,2001,30(1):43-45.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