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

ID:1520830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的小儿肠梗阻第一位的疾病。不少肠套叠都是先在儿内科住院、治疗,病情无缓解,继而出现肠套叠的典型症状,请外科会诊才转科治疗。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不但需要儿科临床医生熟悉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需要儿科临床医生了解肠套叠的病因,如此才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003~2008诊治的50例肠套叠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0例病例,男性41例(82%),女性9例(18%);年龄2个月~3岁,其中2个月~1岁占39例(78%)。12~18个月6例(12%),18个月

2、以上5例(10%),最大者3岁,最小者2月。  1.2临床表现  ①50例均有阵发性哭闹,伴有胃纳差、呕吐、排血便(4例无排血便,但直肠指检手套有鲜红粘液血迹粘附),3例年龄偏大小儿自诉阵发性腹痛。②发病前19例有上呼吸道感染,10例有感染腹泻。③35例于脐右上方腹部触及包块,2例于脐左上方腹部触及包块,均呈腊肠状,表面光滑,稍可推动,稍压痛,右下腹空虚感,39例肠明音亢进,4例肠鸣音弱。5  1.3辅助检查  ①空气灌肠造影:均可见空气在结肠受阻,阻端呈“杯口状”。②腹部B超:可见肠道环行多层套叠影。声像是高低回声相间的包块,纵向呈“套间形”、“腊肠型”,横向呈“同心圆”或“靶环征

3、”。  1.4治疗方法与结果  对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脱水、腹胀的患儿均采用?线下低压(4.8~8.0KPa)空气灌肠或B超下温盐水灌肠整复,其中?线下空气灌肠整复35例,成功30例(85.7%);B超下温盐水灌肠整复15例,成功10例(66.7%);失败10例于外科手术治疗。本组肠套叠类型以回结型最多39例(78%),回回结型10例(20%)。其中2例半年内反复套叠3次,均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2讨论  5  小儿急性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近来不少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认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1、2],从本组病例资料分析,大部分患儿发生肠套叠前都有

4、先驱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腹泻等。只有40.8%的病例不明原因。病毒感染引起肠套叠的机制可以从3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压迫或牵拉肠腔,造成肠管蠕动不协调进而诱发肠套叠。另一方面是肠道病毒感染后,肠壁淋巴滤泡增生,肠壁相对增厚,肠环形肌舒张相对延迟,局部肠管相对处于痉挛状态,容易作为肠套叠的起点被推入远端肠腔内造成肠套叠。第三方面是病毒感染后,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破坏肠蠕动的正常节律性,引起肠蠕动不协调。  继发性肠套叠一般认为是肠息肉、肠肿瘤或美克尔憩室内翻形成肠腔内肿物时,病变肠段肠壁增厚,重量较大,肠环形肌收缩时不易舒张,病变近端肠管的蠕动波就将肿物连同其附

5、着的肠壁作为肠套叠的起始点推向远端肠腔内,从而形成肠套叠,所以可以反复发生肠套叠。纤维索带压迫肠管也是因为被压迫肠管不能充分松弛,肠腔相对于正常肠管要细小,容易作为起始点形成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如果出现阵发性腹痛、哭闹、腹块、呕吐、果酱样血便4大症状体征,确定诊断不困难。但果酱样血便有时出现得比较晚,腹部肿块在患儿哭闹时不易扪及,有些小儿不表现为阵发性哭吵,只是有阵发性烦躁和面色苍白。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就必须仔细检查,综合分析。在具备以上易发因素的患儿中,一旦出现1~2个典型症状,我们就要警惕肠套叠的发生,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查是肠套叠最方便且无创伤而且非常有价值

6、的辅助检查,目前国内普遍认同诊断符合率达到80%~90%。B超的典型声像是高低回声相间的包块,纵向呈“套间形”、“腊肠型”,横向呈“同心圆”或“靶环征”[3],如果B超显示包块大而回声强且内部血流减少,应考虑坏死性肠套叠,不能强求灌肠复位而及时手术复位。空气灌肠造影是目前肠套叠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既可协助诊断,又可对诊断明确的肠套叠进行整复治疗,检查可见空气在结肠受阻,阻端呈“杯口状”。5  作为诊断和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应用于临床,既可协助诊断,又可通过该方法对肠套叠进行整复治疗,其优点显而易见,不但避免了手术、麻醉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少痛苦,而且节省医疗费

7、用。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较好,无明显发热、腹胀,无腹膜刺激征及休克,只要不考虑有肠坏死者,均可先行空气灌肠复位。方法是:先用60mmHg压力,经肛管灌入结肠内,在?线透视再次明确诊断后继续注气加压至80mmHg左右,直到套叠复位[4],最大压力不能超过90mmHg,本组病例有效率达81.6%。注意点:①把握整复时机,根据病情灵活掌握;②掌握压力,要根据患儿以及肠套叠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压力,既要达到空气整复的理想效果,又要防止肠穿孔发生;③效果判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