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80775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作者:尹智伟姜淑霞辛喜娣韩迅德徐江杨秀芳【摘要】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临床证实39例肝脓肿病人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CT平扫39例均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其中17例病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39例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光滑完整,其中13例呈单环强化,26例呈多环强化。动脉期脓肿壁明显强化,呈高密度,炎性反应带未强化,呈低密度。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略高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保持稍高密度,而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三期扫描中脓肿腔内的液化坏死区均未强化。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较准确。【关键词】肝脓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肝脓肿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常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和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因此,对其及时做出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39例经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人的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 经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人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7~75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发热36例,体温38~40℃,多为弛张热,且常伴寒战;右上腹疼痛25例,多为持续钝痛或胀痛;黄疸7例;反应性胸腔积液3例。29例查体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血白细胞增高者37例,白细胞多为(10~20)×109/L。 1.2检查方法 39例病人均由西门子双层螺旋EmotionDuoCT机完成检查,常规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10mm,层间距10mm,螺距1.0,矩阵512×512,窗宽190Hu,窗位40Hu。增强扫描采用三期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300g/L),根据病人体质量按2mL/kg计算用量,经肘前静脉注射,流量为2.5~3.5mL/s,注射总量80mL,注射对比剂20~25s后行动脉期扫描,55~60s后行静脉期扫描,180s后行延迟期扫描。 2结果 2.1形态学特征 39例肝脓肿,13例为单房(即单环),26例为多房(即多环),呈类圆形、不规则形,环的直径为1.0~7.6cm。24例位于肝脏右叶,15例位于肝脏左叶。 2.2CT表现6 CT平扫39例均呈片状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灶,边界欠清,肝脏饱满且边缘光滑规整,其中17例病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的液化坏死灶(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见环形强化灶,即脓腔壁明显强化呈环形,其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环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环光滑完整,无壁结节,周围炎性反应带未强化,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图2)。静脉期脓肿壁的强化程度有所减弱,呈略高于肝实质密度,且强化环的厚度均匀性增加,周围的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图3)。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周围炎性反应带对比剂已排除,低于肝实质密度(图4)。三期扫描中脓肿腔内的液化坏死区均未见强化。 图1肝右后叶脓肿,CT平扫肝右后叶可见一片团状低密度影,其内见多个更低密度区(略) 图2动脉期见三个环形强化灶,环光滑完整,无壁结节,强化均匀,周围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略) 图3静脉期脓肿壁呈略高密度,强化环的厚度均匀增加,周围炎性反应带呈等密度改变(略) 图4 延迟期脓肿壁呈稍高密度,环完整光滑,周围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略) 3讨论6 肝脓肿为比较常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分为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和真菌性肝脓肿三大类,以细菌性最为多见。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和超声及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预后已大为改善[1,2]。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其感染途径有经胆管系统、经门静脉系统、经动脉系统、经淋巴系统和直接进入[3]。 3.1临床和病理表现 肝脓肿多发生于中老年病人,右叶多于左叶,可单发或多发,单房或多房,作为炎症,它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临床往往有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叩击痛,肝大和血白细胞升高,很少有黄疸。阿米巴性肝脓肿发病前可有痢疾或腹泻史,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病理分期为充血期、坏死期、愈后期,临床CT检查发现多在坏死期,充血期病人的症状轻微,往往忽视做CT检查,本组病例全在坏死期,即脓腔形成期。脓腔内为坏死肝组织及脓液,故无血供。脓肿壁是由纤维肉芽组织增生构成,血供丰富。脓肿壁周围的肝实质构成炎性反应带,由尚未坏死的肝组织或纤维肉芽组织构成,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所导致的轴索反射和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其内血流稍淤滞,呈高充血状态。肝脓肿靠近膈面者,可穿破肝表面形成膈下脓肿,穿破膈向上形成脓胸及积液,穿破心包形成心包积脓。可并发胆管内积气、胆系结石,以及包膜下肝周间隙脓肿或胆囊周围脓肿等。 3.2肝脓肿的CT表现特点6 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反映肝脓肿的血流增强特点。脓肿壁由纤维肉芽组织构成,动脉期即明显强化。易亚辉等[4]曾报道16例肝脓肿病例,其增强扫描均表现为病灶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可达3~7min。本组病例亦发现脓肿壁强化时间较长,一直达延迟期。而脓肿周围的炎性反应带因肝实质充血呈高灌注异常,含对比剂的血流进入高充血的炎性反应带时间延迟,其对比剂排除的时间正常,故其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强化,延迟期强化逐步减弱。总结肝脓肿的CT表现特点:①CT平扫肝内呈低密度灶或稍低密度灶,边界不清,肝边缘规整;②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见环形强化,可单环或多环,环的边缘及间隔光滑完整,无壁结节,静脉期、延迟期环的特征仍显示清楚;③脓肿壁周围的炎性反应带动脉期不强化,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④病灶内若出现气体或气液平面则可确立诊断。 3.3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肝脓肿主要应与囊样转移性肝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①与囊样转移性肝癌鉴别:转移性肝癌的环多破坏中断,多可见壁结节并强化,环的强化特点呈“快进快出”,可见“晕征”,往往是多发且可找到原发灶。而肝脓肿的壁光滑完整,无壁结节,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短期复查病灶变化快。②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往往轻度强化,静脉期甚至延迟期才强化至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病灶中可见扩张的胆管,胆管壁增厚且不规整,多可见强化的壁结节,临床多有黄疸,而无发热及血白细胞增高表现。而肝脓肿虽强化持续时间较长,达延迟期,其动脉期强化程度最高,然后逐渐减退,且强化环是光滑完整的。 3.4肝脓肿的治疗6 细菌性肝脓肿病人早期无明显液化者,应先行抗菌药物保守治疗,直到脓肿内出现大部分液化,并且脓肿壁形成完整时,行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更安全有效[5]。 肝脓肿的CT多期增强扫描较具有特征性,只要全面正确把握其征象,就能及时正确作出诊断,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最佳治疗。【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脾胰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 [2]陈学春.肝脓肿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818819. [3]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48. [4]易亚辉,周建胜.CT增强扫描诊断早期细菌性肝脓肿[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2):112115. [5]王松,李子祥,孙成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4):304.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