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

ID:15140818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证、阴虚火旺证、气滞血瘀证、冲任失调证,分别以疏肝解郁、滋阴补肾、养血活血、化瘀消斑、调摄冲任中药)论治本病5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8%。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标本兼顾,消补结合的功效。主题词黄褐斑/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褐斑”等。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临床治疗方法各异,但均难以收到满意疗效。李

2、治牢教授是陕西省名老中医,从事皮肤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三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皮肤病诊治经验,其中在治疗黄褐斑上有其独到的一面,临床疗效显著。2009年4月~2011年4月,现将笔者跟师阶段治疗黄褐斑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50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3~50岁;病程1月~12年。诊断符合2003年12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3、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治疗方法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证、阴虚火旺证、气滞血瘀证、冲任失调证四种证型进行加减论治。肝郁气滞证:两颊部褐色斑,常伴胁肋胀痛,情志抑郁,月经不调,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阴虚火旺证:面部褐色斑,病程长,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咽干溲黄等症,舌质红,苔薄或苔少,脉细数等。用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治则:滋阴补肾。方药:生地、山药、丹皮、赤芍、山萸肉、茯苓、地骨皮、白

4、僵蚕、桃仁各15g,泽泻12g。气滞血瘀证:面部褐色斑,久病,色泽较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治则:养血活血,化瘀消斑。方药:当归、赤芍、桃仁、丹参、凌霄花、生地、延胡各15g,红花、川芎、白芷、白薇各12g。冲任失调证:面部褐色斑,多见于中年妇女。伴有腰酸乏力,神疲乏力,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调摄冲任。方药:仙茅、仙灵脾、益母草、香附各15g,知母、黄柏、当归、巴戟天、川I断各12g。加减:便秘者加大黄、枳实,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合欢皮,月经不调加益母草、香附,乳房胀痛加栝

5、楼、川楝子。同时可配合使用五白散(白僵蚕、白薇、白芷、白茯苓、白附子)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400mL,分两次内服。外治方面可将内服中药第三次煎熬的药汁擦洗患处,每日2次。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疗效。疗效标准基本治愈: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O%,颜色明显变淡;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O,颜色变淡;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O.3。无效:①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6、;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评分方法和标准: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皮损;1分为皮损面积≤2cm。;2分皮损面积2~4cm;3分为皮损面积>4cm。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分为淡褐色;2分为褐色;3分为深褐色。总积分一面积评分+颜色评分。下降指数一(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治疗结果基本治愈26例,显效1O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典型病例李某,女,32岁,因“面颊部褐色色素沉着斑2年”就诊,患者2年前面颊部出现小片状褐色色素沉着斑,自认为是晒斑,未在意,后逐渐扩大、增多

7、,到多家医院、诊所治疗后均未见明显好转,随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易怒,伴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先后不定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并且还容易上火。后用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治疗,连续服用一个月。面部色斑明显变淡、部分已经消退,月经如期而至,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已基本消失。继服服用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两个月,面部色斑完全消退,诸证皆除,嘱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日晒。讨论黄褐斑是临床中常见损容性疾病,易诊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信和身心健康。多种原因可致黄褐斑,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

8、族及遗传等。祖国医学认为凡七情内伤、肝郁气滞、饮食劳倦、妇人经血不调等均可引起本病,本病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诸病源候论》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斑。”《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外科正宗》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