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ID:15106904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_第1页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_第2页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_第3页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_第4页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712例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关键词】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众所周知,重症患儿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患儿抢救成败的关键。我科自2006年11月~2008年11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冶712例患儿,我们根据不同患儿疾病特点,采取不同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12例中男性405例,女性307例。年龄2月~12岁,平均11.7月。住PICU3小时~72天,平均3.75天。疾病类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206例,重症腹泻病105例,先心病合并肺炎78例。急性喉炎并Ⅲ度以上喉梗阻65例,重症肺炎64例,惊厥发

2、作64例,有热惊厥35例,病毒脑炎26例,重症哮喘16例,超高热15例,化脓性脑膜炎8例,心律失常8例,败血症6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4例,有机磷中毒4例,肺出血2例,肠出血2例,药物中毒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吉兰-巴雷综合症1例。本组病例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辅助通气(NCPAP)35例,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15例,鼻导管吸氧608例,面罩吸氧54例。    2护理措施7  根据患儿不同疾病的特点,主要采取如下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措施。  2.1吸入气的净化包括:(1)室内的空气净化,定期通风换气,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地,并用紫外线照射2~3次,每次30分钟;(2

3、)医护人员进和监护室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避免院内感染,患感染性疾病时严禁护理患儿或接触医疗护理用品,患感染性疾病患儿家长谢绝探视;(3)呼吸机消毒管理:呼吸机的管道、活瓣、接头以及湿化罐内的水,均每1~3日更换一次,清洗并消毒,通气治疗结束后,呼吸机管道及与管道相通的内部零件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每日清洗压缩机空气窗海绵;(4)严格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及手套。连接呼吸机接头要先洗手,后用75%酒精消毒导管及机器接头处。    2.2吸入气的温化、湿化7包括:(1)根据气候和季节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

4、50%左右,采用超声湿化、放置盆等措施;(2)气泡式湿化:本组中鼻导管和面罩氧气吸入的患儿全部采用气泡式湿化,气管切开或插管患儿存在自主呼吸和通气量充足的前提下,可暂时采用此法供氧,选用具有金属筛孔特殊装置的湿化瓶,形成较多密集的小气泡,可增大氧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湿化效果,但不能加温,温度、湿度均达不到生理要求,应用人工气道的患儿不宜长时间使用;(3)恒温电热湿化罐湿化:本组中机械通气(15例)和NCPAP(35例)患儿采用,利用恒温电热器将水加温,使吸入气温化、湿化,不用呼吸机时,也可将恒温电热器直接与输气装置连接,使病人吸入加温、湿化的氧气,特别适合上述

5、存在自主呼吸气管切开或插管患儿,痰液粘稠患儿也可应用。注意及时更换和添加罐内蒸馏水,湿化罐内液平面在2/3容积,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湿化效果;(4)气管内直接滴入液体:上述存在自主呼吸气管切开和临时气管插管的患儿采用此法,方法是向导管内间断注入生理盐水或1/2张盐水,可每15~20分钟滴入数滴上述液体,每次液量不宜超过2ml,也可用100ml生理盐水加4万单位庆大霉素配液滴入,预防感染,可使气管内痰液稀释,便于吸出,并能防止痰痂堵管。但大部分液体常随咳嗽喷出,不易进入肺泡,且水分分布不均匀,达不到良好的湿化效果,不适于长期应用。  2.3辅助咳嗽7部分气管插管患儿

6、咳嗽无力时采用胸腹按压法辅助排痰,方法如下:令患儿仰卧或半侧卧,操作者一手置于其一侧胸廓乳头上方,另一手放于同侧上腹部,患儿呼气时操作者用双腕及前臂力量同时挤压其胸腹部,胸前手掌用力压向后下方,改变胸廓前后径及横径;腹部手掌用力向上推,借挤压内脏与横膈改变胸腔纵径,此时加大、增速的呼气气流除能克服肺部阻力外,尚可改变支气管的方向与容积,使分泌物松动,易于脱落排出。按压胸腹时用力且缓慢均匀,以防将患儿内脏压伤。如操作正确有效,气流通过气管导管可发出特殊的“哈”音,并可感觉有强大气流自导管喷出,恰如一次咳嗽。辅助咳嗽一般在空腹时进行,数次挤压之后,再用导管吸痰。 

7、 2.4震动、拍背疗法我们在本组病例中咳嗽伴痰多、机械通气、咳嗽无力患儿以及吸痰前都采用此法。震动的方法是:操作者将食指及中指垂直放于患儿需要震动的部位,指、腕、掌略屈曲,手臂伸直,利用肱二头肌与三头肌的最大对抗收缩,产生每秒15~25次的震动。震动可通过手指传到患儿胸、肺部,以减小分泌物黏附力,在呼气时进行,效果较好,震动方向应与胸廓表面垂直。一般每两次呼吸做一次震动。拍背时操作者手背屈曲,四指并拢,用空掌心叩击(小婴儿可用中、食指夹持一拍背器叩击),并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拍打,以震动附着于管壁的痰液,使其从周边细支气管向中心移动,以便于吸出,拍背时注意用

8、力适中。  2.5体位引流炎症局限在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