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70505
大小:89.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1
《修辞学 谈规范性修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规范性修辞修辞的概念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乾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在这句话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与人的修业有关,不是今天“修辞”这个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
2、修辞,狭义上就指语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李老师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
3、辞著作)编辑本段汉语修辞特征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汉语修辞古今一贯的主导思想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两个特点,决定汉语修辞具有以下特征: ①语言单位组合灵便。 ②非常容易组合成音节数目相同而结构上平行的语句,通常称为对偶。并且很容易押韵。大量运用整齐押韵的语言结构是
4、汉语修辞的特色之一。 ③汉语里陆续出现并且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中绝大部分富于显著的修辞效果。 ④运用汉字的特点还产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辞技法,如回文、顶针、谐音双关等。语法上的修辞,可以分为广义修辞、狭义修辞两类,我们所说的修辞一般指狭义修辞,也就是修辞的格式(修辞格),常规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句子从常规修辞的角度很难区分属于何种修辞格式,但仔细分析又确实不是一般陈述,所以,我们在这里引入“变异修辞”的概念。所谓变异修辞,就是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特异表达方式。如:(1)默默无“蚊”的奉献。(蚊香广告)(2)做女人“挺”好。(丰
5、乳霜广告)(3)纯粹一个“十三点”。(北京方言)(4)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哪里呀在哪里!(初中课文)(5)ada我的蟋蟀们,ada我的覆盆子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某校园广告)谈规范性修辞修辞的概念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乾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在这句话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孔颖达注:“辞
6、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与人的修业有关,不是今天“修辞”这个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 修辞,狭义上就指语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
7、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李老师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编辑本段汉语修辞特征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汉语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