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2507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1
《pbl教学法在截瘫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BL教学法在截瘫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作者:井永敏,张瑞霞,曹志坤,郭玉红,康云霞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关键词】截瘫患者;健康教育;PBL教学法截瘫患者多数在正常劳动、意外事件中突然受伤,创伤后患者由于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知识,对个人生活、婚姻、工作、前途等会有许多顾虑。护理人员在取得患者家属配合的情况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讲解预期目标,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早日回归社会。但在工作中如何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
2、难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1]。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求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为了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健康宣教质量,我们在截瘫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良好,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我科住院的截瘫患者6
3、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0±5)岁;平均住院时间(91±6)d。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29)。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由责任护士对每一位截瘫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模式进行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1)问题选择:选择患者所面临的护理及康复问题如泌尿系的管理、截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患者出院后家庭卫生间的布局等。(2)时间安排:在PBL过程中,每个月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题目,健康宣教时间为每周1次,每
4、次1h。(3)小组讨论学习:PBL主要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教学法。一般来说,每个小组由4~5位患者组成,每次讨论1~2个问题。健康教育目标确认以后,责任护士负责查阅资料,组织、协调、解决患者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1周:责任护士将所查阅的健康教育资料告知患者;第2周:患者将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小组成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3周:责任护士将讨论后的内容总结并组织患者再次学习,考察患者对问题的掌握情况。 1.3评价方法采用问卷问答形式,对截瘫患者或家属的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指患者及家属能按护
5、理的要求,进行自我护理与相关机能训练)、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其评价指标为健康行为形成率、知晓率、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率[3]。 1.4健康教育效果评定标准2组健康行为形成及指导内容知晓度,由护士长对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评定。优良:目标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教育内容>80%,完整演示所教的方法;一般:目标部分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教育内容60%~80%,部分演示所教的方法;差:目标未实现,患者及家属复述教育内容<60%,不能演示所教的方法。 1.5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6、chi;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见表1。表12组健康行为形成及指导内容知晓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率对照组满意率为75.9%(22/29),试验组满意率为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者对患者及其家属传播有关增进健康知识的教育过程[4]。它可使接受健康教育者了解健康知识的理论依据,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配合医护,早日康复。传统的健康教
7、育方法为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为其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患者往往以听为主。这种“灌注式”“填鸭式”健康教育方法并不能真正使患者掌握截瘫康复技能。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截瘫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使患者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参与到健康教育中,增强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患者可以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讨论、讲解转变为实用的康复技能。通过考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及指导内容知晓情况,试验组对于考察内容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8、<0.01)。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通过科学的康复锻炼,逐步提高生活工作能力,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2PBL教学法提高了截瘫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患者通过护士提出的每一个截瘫康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过护士对此项问题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及同其他病友交流、分享康复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讨论出院后患者家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