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82009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英语课堂创新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英语课堂创新教育摘要:素质教育呼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与新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文章分析了英语教学的三个特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新教育;新课程 英语课堂是语言实践的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阵地。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实质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与教学脱节。那么如何使一堂英语课生动、愉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对英语课教学有所创新。一、英语创新教育的三个特性
2、全体性:英语创新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单独的或某一个。我们采取科学的策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激发,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英语创新教育不应只是面对少部分精英的教育,而应当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保持学习英语语言的积极性,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创新才能的大众化教育。全面性: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因此,英语创新教育应成为一种全面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即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到与其他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新教育
3、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方式创新,全面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最终让学习者实现创造性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二、英语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一)构建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 1.教师应敢于放下权威,转变角色。从前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是主角,然而现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愉快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顽强地表现自我,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现在学生变成了主角,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角色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
4、学,教学进度可以整体把握,教学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简而言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做的,我们应尽量少插手,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思考,去创造、应用。2 2.教师应大胆处理教材,开拓创新。以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讲究自主自动性,师生互动性,教材挖掘的独特性,它要求老师用教材教学,依教材作为范本去创新,从执行教材走向开发创造,从刚性任务走向弹性任务。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
5、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进的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这是民主性的体现。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一言堂。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情绪中,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
6、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3.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兴趣,导演课堂。课堂40分钟是学生英语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有效地上好一节课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求知的导向。相反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要取得好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这就要求上课时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法,而是要针对教学实际,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法。俗话说“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导”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以教师
7、为指导包括教学环节的巧妙导入,知识操练的正确引导,技能训练的精心指导、学习疑难的及时指导,作为教师应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以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授课答疑。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知道对所学内容应达到什么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二)采取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