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ID:14328913

大小:469.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8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_第1页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_第2页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_第3页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_第4页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五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高三数学备课组2011.11.16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计算型问题,解答题要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以“方便建系”,“常规不难”为原则一、知识整合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2.三种空间角,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它们的求法

2、一般化归为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通常“线线角抓平移,线面角找射影,面面角作平面角”而达到化归目的,尤其用空间直角坐标系。3.了解七种距离,即点与点、点到直线、两条平行直线、两条异面直线、点到平面、平行于平面的直线与该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中点与点、点与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基础,求其它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求这三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用“体积法”来求。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空间几何的线面关系;     2、使学生掌握用用向量判断位置关系与求角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判断位置关系与求角的方法。教学难点:判断位置关系与求角的方法。二、例题分析例1、⑴已知水

3、平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a,b所成的角为,如果将角的平分线绕着其顶点,在竖直平面内作上下转动,转动到离开水平位值的处,且与两条直线a,b都成角,则与的大小关系是(C)A.或B.>或D.<⑵已知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70,则过空间一定点O,与两条异面直线a,b都成60角的直线有(D)条.A.1B.2C.3D.4⑶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空间中有一定点O,过点O有3条直线与a,b所成角都是60,则的取值可能是(C).A.30B.50C.60D.90例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AC=1,C点到AB1

4、的距离为CE=,D为AB的中点.(1)求证:AB1⊥平面CED;(2)求异面直线AB1与CD之间的距离;(3)求二面角B1—AC—B的平面角.解:(1)∵D是AB中点,△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0,∴CD⊥AB又AA1⊥平面ABC,∴CD⊥AA1.6∴CD⊥平面A1B1BA∴CD⊥AB1,又CE⊥AB1,∴AB1⊥平面CDE;(2)由CD⊥平面A1B1BA∴CD⊥DE∵AB1⊥平面CDE∴DE⊥AB1,∴DE是异面直线AB1与CD的公垂线段∵CE=,AC=1,∴CD=∴;(3)连结B1C,易证B1C⊥AC,又BC⊥AC,∴∠B1CB是二面角B1—A

5、C—B的平面角.在Rt△CEA中,CE=,BC=AC=1,∴∠B1AC=600∴,∴,∴,∴.说明:作出公垂线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当然,准确地作出应当有严格的逻辑推理作为基石.例3.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与BD交于点E,CB与CB1交于点F.(I)求证:A1C⊥平BDC1;(II)求二面角B—EF—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大小解法一:解法二:(Ⅰ)以点C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D(1,0,0),B(0,1,0),A1(1,1,1),C1(0,0,1),D1(1,0,1)(Ⅱ)同(I

6、)可证,BD1⊥平面AB1C.64.(天津卷理科第19题)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1)证明PA//平面EDB;(2)证明PB⊥平面EFD;(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为坐标原点,设。(1)证明:连结AC,AC交BD于G,连结EG。依题意得。∵底面ABCD是正方形,∴G是此正方形的中心,故点G的坐标为且。∴,这表明PA//EG。而平面EDB且平面EDB,∴PA//平面EDB。(2)证明;依题意得,。又,故。∴。由已

7、知,且,所以平面EFD。(3)解:设点F的坐标为,,则。从而。所以。6由条件知,,即,解得∴点F的坐标为,且,∴即,故是二面角C—PB—D的平面角。∵,且,,∴。∴。所以,二面角C—PB—D的大小为。5.(福建卷理科第19题)在三棱锥S-ABC中,△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平面ABC,SA=SC=2,M、N分别为AB、SB的中点.(Ⅰ)证明:AC⊥SB;(Ⅱ)求二面角N-CM-B的大小;(Ⅲ)求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解法二:(Ⅰ)取AC中点O,连结OS、OB.∵SA=SC,AB=BC,∴AC⊥SO且AC⊥BO.∵平面SAC⊥平面ABC,平面SA

8、C∩平面ABC=AC∴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