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耆夜》考论

清华简《耆夜》考论

ID:1426688

大小:14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1

清华简《耆夜》考论_第1页
清华简《耆夜》考论_第2页
清华简《耆夜》考论_第3页
清华简《耆夜》考论_第4页
清华简《耆夜》考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华简《耆夜》考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华简《耆夜》考论刘光胜[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的资助。作者简介:刘光胜(1973-),山东潍坊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讲师,清华大学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和中国儒学史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200234)摘要:“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忽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

2、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关键词: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周公;成书年代清华简《耆夜》14支简,每支25至29字,记载了周人征伐耆国胜利后,回到镐京文太室举行“饮至”礼,其主要内容已经公布李学勤:《清华简〈耆夜〉,《光明日报》,2009年8月3日12版;《清华简九篇综述》,《文物》,2

3、010年第5期。。许多学者已着手《耆夜》的研究刘成群:《清华简〈乐诗〉与“西伯戡黎”再探讨》,《史林》,2009年第4期;《清华简《夜》与尊隆文、武、周公——兼论战国楚地之《诗》学》,《东岳论丛》,2010年第6期;王鹏程:《“清华简”武王所戡之“黎”应为“黎阳”》,《史林》,2009年第4期;孙飞燕:《〈蟋蟀〉试读》,《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马楠:《《清华简〈耆夜〉礼制小札》,《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刘立志:《周公作诗传说的文化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沈建华

4、:《清华楚简“武王八年伐”刍议》,《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刘光胜:《由清华简谈文王、周公的两个问题》,《东岳论丛》,2010年第5期。,但他们“戡黎的西伯是武王,而不是文王”、“周公是《诗经·蟋蟀》的作者”的观点,虽然非常新奇,但与传世文献存在明显分歧,因此其可信性尚需仔细梳理。我国上古的礼仪制度主要见于《周礼》、《仪礼》、《礼记》(简称《三礼》),清华简《耆夜》所存饮至礼竟为《三礼》所未收,可补上古礼仪之失,弥足珍贵。欲研究清华简《耆夜》价值,必须先确定其年代,清华简《耆夜》为经史之书,成书存有西周、

5、春秋、战国三种可能性,传世文献缺少可以直接对应的参照,且先秦时期尚未形成固定的避讳制度,因此断代问题是清华简《耆夜》研究中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希望我们对《耆夜》成书年代的研究,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断把清华简《耆夜》成书问题研究推向深入。15一、清华简《耆夜》“武王八年戡黎”尚未成定论《尚书·西伯戡黎》说:“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在兴周灭纣的战争进程中,“戡黎”的西伯是文王还是武王,千百年来一直是学界聚讼不已的学术公案。《史记·周本纪》说:“(文王)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

6、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8页。《史记·殷本纪》说:“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饥与黎谐音,饥国即黎国。《史记·殷本纪》亦认为文王戡黎。司马迁认为“戡黎”的西伯是文王,周武王即位在戡黎之后。汉代的学者,如孔安国、郑玄、王肃等,皆力主此说。自宋代始,学者始提出异议,吕祖谦说:“文王有君人之大德,

7、有事君之小心。纣在上为恶日増,文王在下修德日盛,殷之所以咎周也。黎之地近王畿而辅纣为恶者,武王不得已而戡之。”吕祖谦:《增修东莱书说》(卷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7册,第264页。元代吴澄《书纂言》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决不称兵于纣之畿内。”吴澄:《书纂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册,第92页。吴澄以《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为据,说文王不可能做出称兵天子邦畿的大逆不道之举。其他学者如胡宏、薛季宣等,认为文王去世后,武王嗣任西伯,为维护文王的圣王形象,坚持戡黎的西伯是武王,否

8、认文王戡黎。清华简《耆夜》说:“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大室。”李学勤、沈建华等学者认为耆即《尚书·西伯戡黎》之黎国,位于今山西长治市黎城县,他们以清华简《耆夜》为依据,推翻《尚书大传》、《史记》等书记载的“文王戡黎说”,为宋儒“武王戡黎说”找到了新的证据参赵婀娜:《清华简研究重大发现〈尚书〉失传两千多年后现身》,《人民日报》2009年4月26日;沈建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