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

ID:14084296

大小:3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5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_第1页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_第2页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_第3页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_第4页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传统译论研究的转型和深化  1.引言    中国传统译论是指在中国传统言意观影响之下的翻译理论。在语言学没有进入中国翻译界以前,传统译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背景和理论形式上较为纯粹,形成了和西方译论迥然有别的译论传统。传统译论已经有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但对传统译论认真的整理研究是20世纪以后的事。传统译论研究大致分为三大类:[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传统译论资料汇编、译论史编撰和传统译论的理论研究三大部分。资料汇编是对传统译论按照某一线索进行辑录,主要在于资料价值,资料建设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翻译研究的水平和深度。译论史编撰

2、则需要从某一角度对传统译论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叙述,重在叙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积极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意义和生发模式。一部清晰完整的翻译理论史是传统译论研究深入发展的基础。传统译论的理论研究重在阐发传统译论中的理论内涵、理论意义,并发掘传统译论对于现代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这三类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情况下是相互交叉、彼此渗透的。但大多数研究成果则有明显侧重,因此按照这种分类来考察传统译论研究仍然是有意义的。传统译论研究以中国本土研究条件更为有利,研究成果更为丰富,综述理所应当以中国大陆的研究为重,但实际综述的范围包括了港澳台及海外同类英文文献。  2.1949年以前:[键入文字

3、][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传统译论研究的肇始阶段    从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古代记叙佛经翻译的选集、僧录、僧传和经录等,或以翻译家为单位,或以译事、译作为中心,是典型的佛经翻译的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译事资料包括《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等。这些资料的作者均为僧人,资料的特点是重史料而轻评论,基本上以翻译史实资料辑录为主,其中收录的佛经翻译理论,构成了中国传统译论的主要资料来源。另有一部分译事资料记在正史中,如《全唐书》,《全晋文》等。  从数字化中国古籍的搜

4、索结果来看,道安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在历代佛经翻译资料汇编中曾经反复出现,但一般都仅是止于引证推崇或举例说明,很少对该理论的意义进行发掘(赵巍、李琳2012:19)。即便偶尔提及,探讨形式也比较零散和随意,不能称为严格的传统译论的理论研究。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但理论建树很少,而且大多都在探讨翻译的功用,佛经译论仍然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体。严复在《天演论》序跋中明确提出“信达雅”以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模糊的理论内涵、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引发了长久热烈的讨论。早期的信达雅研究都在探索这三个字的意义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彼此之间差异不大。早在1

5、935[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年,杨镇华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翻译特点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随后概括了当时学界对信达雅的一般看法:信=忠实于原文,达=明白晓畅,雅=词句的优雅或风格的转移(杨镇华1984:289)。此时的理论研究探讨的问题较为局限,也没有研究方法论的指导,表现为翻译经验总结、漫谈散论等随感式文章,缺乏论证过程,说服力不强。但这类研究仍然构成了传统译论理论研究的基础。  清末的第三次翻译高潮背负着救国图强的特殊历史使命,也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创造了历史机遇。这时传统译论研究的主体常常是兼具中外学术背景的学者,研究中很自然地在中外

6、文化之间打通。1920年,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中开始专门探讨佛经翻译的实践及理论,评述了佛经翻译中有关翻译文体的讨论,可以视为严肃的传统译论研究的开端。  在这篇论文中,“直译意译”作为两种对立的翻译方法,和传统译论中的“文质”这一对文体风格描述词统一了起来(赵巍、石春让2009:15)[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周作人在《陀螺》序中主张的“直译”已经是纯粹的翻译方法,和传统译论中的“直译”概念有了明显不同。1921年,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也经郑正铎译介,进入了中国翻译界,并运用该原则来进行文学翻译评析(罗新璋1984:369-382)。193

7、5年,杨镇华比较了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三原则的异同(杨镇华1984:292)。1941年,英国文学界有关荷马翻译的论争也被译介过来。这说明至少在20世纪初,西方译论和传统译论已经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了。但此时对西方译论的译介规模很小,没有对传统译论造成明显冲击。  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资料汇编是1927年蒋翼振编着的《翻译学通论》,此后又出现了吴曙天的《翻译论》(1933)和黄嘉德的《翻译论集》(1940)。这几部资料汇编侧重收录当代译论,最远仅追溯至梁启超或严复等人。和古代的翻译资料汇编相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