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

ID:10616240

大小:5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7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_第1页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_第2页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_第3页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_第4页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2008年l1月第26卷第4期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N0v.2008V01.26No.4论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现代转型曹亚芳(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中国礼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体

2、间具有等级性的和谐相处原则,囊括社会生活宽广领域的高度权威性,家国同体下的国,家本位原则.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应理性批判传统礼文化等级性,高权威性和宽领域等的局限性,吸收其和谐观,伦理教育观,集体主义观等积极因素,发展和丰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礼的新内涵,使传统礼文化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规范.以此准确把握传统礼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顺利转型.[关键词]传统礼文化;转型;道德规范[中图分类号]co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36(20o8)o4.0008.07以传统道德规范为基础的礼

3、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礼的失语进一步减弱了当代市场经济下道德修养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而一直受传统文化熏陶又处于转型时期的现代人,一方面看着传统的礼远去而怅然若失,一方面对更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现代文化道德感到陌生而惴惴不安.从而有人高声疾呼:”当代社会经济增长了,道德滑坡了;物质富裕了,精神匮乏了.”果真如此吗?翻开中国历史看看,尤其是要多看一下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等先贤们对当时社会极为担心和不满,也曾高呼”礼乐崩坏”,也曾提出要克己复礼,但孔之礼已不是周之礼.东周时期的礼乐崩

4、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孔子对周礼的改造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对时代发展潮流的应答.所以他所进行的改造必然紧紧跟随于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着新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在完成生产方式转型的同时而进行的思想文化的转型.同样,当下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发展也是以庞大的社会系统转型为依托的,所以对传统礼文化的研究,首先要认识到表现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特征这一庞大背景的不同,唯籍此才能说明礼的转型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才能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礼文化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一,中国传统社会礼文化的发展流变礼的初始含

5、义是指一种宗教色彩浓郁的祭祀上帝和各种神灵的仪式,人们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乞求得到恩赐和保护.但礼的出现使原始的祭祀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人类群体心理直接的原始流露转变为有意识的精神活动.礼成为处于优势地位的贵族进行合法统治的彰显,并获得对祭祀活动的垄断权,所以才有”礼不下庶人”之说.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和统治国家的需要,礼逐渐超出了日常行为模式和祭祀庆典的范围,具有了政治法律制度的意义.此时的礼不只是贵族们用于炫耀身份和地位的手段,更成为统治国家的工具.与之相应,礼本身也日益丰富起来,尤其是在礼治的内涵方面

6、,提出了德[收稿日期]2008—09—09[作者简介]曹亚芳(19r7l一),女,陕西蒲城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基金项目(o7JK026)?8?为礼先的要求,指出德,礼的作用虽有不同,但相辅相成.要达到规范礼的目的,必须要有德的修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要完成德的修养,也必须要有礼来作为规范.强调首领要身先士卒,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周公的楷模作用了,它使周礼在早期产生了相当的活力.同时,礼在形式和具体规定等方面,比以前的更加严密,周到,并且还实现

7、了礼乐结合,运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感染熏陶,使硬性的礼制融化在愉快和谐的乐舞之中.这些使周礼洋溢着更多的精神文化内容,使礼的完整性和文化底蕴获得了又一次提升,并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度.但随着统治时间的延续,周礼的内涵日趋淡化,其外在形式却日益琐碎并进一步强化.到了东周时期,周礼已不是德的体现,而是沦为维护以周天子为首的贵族士大夫的家国利益,固定民众行为的工具.被抽去了内涵的周礼,外在形式近乎僵化,华丽的外表蜕变成失去活力,毫无生机的繁文缛节和相互揖让周旋的仪式.礼,仪本不同,当贵族们用札的外在形式来维护自

8、身地位时,就已经远离礼的本意.《左传》桓公二年中晋师服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只有在”义”的精神基础上,礼的存在才有精神价值.然此时的周礼只讲名分,等级和繁琐的形式,只重视形式而缺乏内在规定性,El益成为贵族统治集团既得利益的保护伞,阻碍了新兴阶级的兴起,由此引发了”礼乐崩坏”和社会动荡不安.对周礼进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作损益转换,在当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思潮,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孑L子对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