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ID:1399440

大小:1022.00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7-11-11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_第1页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_第2页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_第3页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_第4页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与思考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华东师大段玉山博士新课程:现状与挑战新课程进程酝酿始于1996~1998年决策始于1999~2000年实验始于200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2001年42个实验区0.5%-1%2002年570个实验区18%-20%2003年1642个实验区40%-50%2004年70%-90%2005年90%—95%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进程2004年4个省(区)13%2005年5个省(区)15%-18%新课程“新”在哪里?新课程“新”在哪里?门类?课时?内容?教材?新课程“新”在哪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2、?管理方式?新课程“新”在哪里?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课程结构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确保

3、学生打好基础;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的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

4、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市比乐中学陕西省西安市教研室26社区服务社会实践15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11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6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4通用技术4信息技术技术6生物6化学6物理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选修II学分国家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设置了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选修I学分科学6地理6历史8政治人文与社会10数学数学10外语10语文语言与文学必修学分科目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必修共6学分选修各2学分地理1地理2地理3海洋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

5、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宙与地球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对地理课程影响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高中地理课程结构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前期研究的启示世界各国对地理教育的重视地理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和选择性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打破学科体系,从现代教育价值和目标出发构建地理课程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国民地理科学素养课程性质地理科学——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充分发挥地理学科 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人文与社会科学地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学习领域

6、学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渗透初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比较初高中课程目标比较初中高中初中高中1.初中课程的总特点地理课程以传授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为基础目标地理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对“过程”的学习地理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为准绳地理新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关注对学生“有用的”、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地理知识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学力的培养另外,本次课程目标的表述更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一个亮点。新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

7、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