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外贸函电写作风格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外贸函电写作风格简论12/2009外贸函电写作风格简论◆王建伟徐斌(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外事处)外贸函电受其行业影响而呈现出独特的语言特征,然而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以及函电撰写者自身语言应用能力的局限性,程式化与模式化的古旧文风依然大行其道。现代文风应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商业语言,实现广泛的沟通和个性化的交流。在写作技巧上,要着力避免僵化的语气、避免艰涩的用词、避免古板的句式,最终形成清新流畅的写作风格。外贸函电商业书信写作风格写作技巧外贸函电受其行业影响而呈现出独特的语言特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2、时代的变迁,以前那种模式化的、艰涩难懂的、古旧刻板的文风被逐渐摒弃,简洁流畅、清新现代的风格正在形成。然而,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以及函电撰写者自身语言应用能力的局限性,程式化与模式化的文风依然大行其道。一、文体风格:西方八股V.S.现代文风外贸函电的文体风格受社会发展和历史环境的影响。18世纪的国际贸易,主要在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展开,这使得本来只是一种商务应用文的函电,带有了一定的官方文件的色彩,这种半官半商的特性使得函电具有了官方语言惯有的那种极端正式的风格。另一方面,18世纪的英语尽管已经开始了向现代英语的过渡
3、,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受到中古时期英语的影响,表现之一就是古旧文风依然盛行,特别是在正式文书中———即所谓公文文体(officialese),因而在行文中多采用一些长而艰涩的书卷词语和笨重、凝滞的句式结构,以体现行文的正式性和严肃性。再者,依据西方的法理传统和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在达成协议后,可以不必有一个正式的、成文的合约,这些往来的函电就可以起到合同的作用,并且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而在当时,外贸函电不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还相当于一种法律文书,带有一定的契约的性质,从而造成外贸函电行文严谨复杂、艰深难
4、懂。综合以上三种因素,即受当时国际贸易的影响、英语语言自身的演变以及西方的法理传统和贸易惯例的影响,早期的函电写作者逐渐形成了语言正式、文风古旧的写作风格。如下面两例。例1.Yoursofthe12threceivedinstant,andinreplybegtostatethathere2withisforwardedthereportunderconsideration.Pleasebeadvisedofgeneralconcurrenceindesiretoexpeditematters⋯例2.Pursuant
5、toyourmessageofApril15,thisistoacknowledgetheabove-referencedclaim.Uponperusaloftherelevantdocuments,reportsandyourpositionontheallegednegligenceofourclientweshalldulycontactyourofficeandstateourpositiontherein.Inthemeantime,shouldyouhaveanyfurthercor2responden
6、cepleasedonothesitatetocontacttheundersigned.在现代社会,这种风格由于措辞艰涩、句式臃肿、语气沉闷,而造成函电冗长乏味、呆滞冷漠、迂腐难懂。这一文体风格到了二战以后,随着战后重建和经济的发展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时期,西方经济高速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日趋激烈,过去那种繁文缛节、古板难懂的外贸函电严重阻碍了商贸往来,因而函电写作在保持一定的公文文体的同时,行文力求简洁,并追求实用性、注重专业性、增强可读性。其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专业术语的大量使用使得外贸函电具有了一种独特
7、的商业气息和专业色彩;用熟悉的词汇取代过去常用的古旧繁难的词汇及表达方式;长句的运用使得行文更加流畅并使函电显得更为正式;陈述句的大量运用使得外贸函电在总体上保持了一种平实、自然和直接的基本语言风格。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有些写作技法沿用至今,并最终奠定了现代外贸函电的基本文风。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风格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那就是在一味追求专业性和正式性的过程中,造成了语言上的孤傲冷淡,机械刻板和缺乏人情味,从而形成了一种太过模式化的所谓“商业语言”。这一时期的函电总给人一种生意场上所特有的“礼貌,但不热情”和“很有
8、分寸地保持距离”的感觉。RichardAnderson对此作了这样的概括:“商业信函冷静刻板,很少掺入个人感情,且极为模式化。结果是读者感到索然无味,作者显得装腔作势、不近人情。它们麻木了读者的感觉,使他们不会马上行动起来或高效率办事。这种模式化的表达方式被人反复使用,终于变成了迂腐呆板的陈词滥调。”这种太过模式化的所谓“商业语言”———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