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

ID:13593399

大小:28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_第1页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_第2页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_第3页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_第4页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136103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JL06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A79007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C790204)和湖南省重点社科基金项目(11ZDB072)。作者简介:丁建军(1980,6-),男,湖南衡东人,经济学博士,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贫困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latt514@163.com,电话:13974360434;联系地址:湖南省吉首大学商学院(416000)。——基于文献回顾与跨国

2、比较的视角丁建军(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内容摘要:基于文献回顾与跨国比较的视角,本文系统阐释了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结果表明:(1)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已日趋完善,并基本成型。Sen的可行能力理论超越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单一学科,是一种从哲学高度来界定的贫困概念框架,而公理性条件的提炼则为多维贫困测度奠定了科学基础;(2)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不断开发,但满足公理性条件和易于操作应成为方法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Watts方法和AF方法具有的良好性质,使其被广泛应用;(3)多维贫困测度实

3、践发展不平衡,处于多维贫困研究前沿的国家其多维贫困测度实践也开展得更好,相反,印度、中国等贫困人口大国却相对滞后,这可能与这些国家还有较多的人口没有摆脱经济贫困、绝对贫困有关。关键词: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可行能力跨国比较一、引言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一般而言,贫困问题研究涉及贫困主体识别、贫困程度测度和反贫困策略选择三个方面。其中,贫困主体识别和贫困程度测度是基础。自Booth(1889)和Rowntree(1901)从维持最低生活所必需的经济资源或收入水平界定和测度贫困以来,对

4、贫困的识别经历了静态到动态、客观到主观、确定到模糊、一维到多维的发展过程(叶初升,2010)。近年来,贫困问题研究更是进入细化、深化和广化的发展阶段。而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本质,创建科学且易于操作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日渐成为贫困研究的主流,也成为了当前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作为世界贫困人口第二的发展中大国,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但在多维贫困的研究和实践中却表现并不突出。在多维贫困研究方面,引进和消化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仍是国内学者的主要工作。一部分学者对国外多维贫困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5、尚卫平等,2005;洪兴建,2005;陈立中,2006,2008;邹薇,2012;刘泽琴,2012;叶初升,2010,2011);另一部分学者则应用或修正国外主要的多维贫困测度指数对中国及特定区域进行了多维贫困的实证分析(王小林,2010;胡鞍钢,2009,2010;李佳路,2010;罗小兰等,2010;蒋翠侠等,2011;邹薇,2011;陈琦,2012;郭建宇,2012;李飞,2012)。由于多维贫困研究总体滞后,多维贫困理念普及程度有限,多维贫困测度尚未正式应用于我国扶贫实践。虽然在我国的扶贫监测中,经济贫困之外的指标

6、也有涉及,但贫困究竟包括哪些维度、各维度的临界值为多少、各维度的权重如何确定等均缺乏统一规范。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多维贫困理论基础、主要测度方法及国际实践进展的系统阐释,为多维贫困理念在国内的推广以及新时期国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践提供多维视野和借鉴。与国内已有的多维贫困测度述评文献不同,本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2:(1)追求逻辑的完整性而不拘泥于内容的完备性,在逻辑上,按照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实践应用的思路进行了系统阐释,但在具体内容上,只选择最基础或最核心的理论、方法和代表性国家的实践进行剖析;(2)强

7、调了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构建的公理性条件,并对各主要测度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否满足公理性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3)首次对代表性国家的多维贫困测度实践进行了跨国比较,总结了多维贫困测度实践的经验与启示。二、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贫困被视为一维概念,仅指经济上的贫困。其潜在的逻辑是“金钱是万能的”,只要人们的货币收入高于贫困线,那么其在所有其他方面的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满足。但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贫困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除了收入以外,贫困还涉及教育、健康、住房以及公共物品等多个维度的缺失。虽然,福利经

8、济学家Cannan(1914)、Pigou(1920)等早已认识到贫困和福利问题远非以货币表示的经济指标能够轻松描述并解决,但较早明确提出从多维角度来认识贫困与发展问题的学者则是Sen(1976)。其“可行能力”理论被公认为是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Martinetti,2000)。(一)Sen的可行能力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