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

ID:13505447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_第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_第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_第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_第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来自于博粹堂中医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中医临床-妇科杂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病症。EM常表现为剧烈痛经或持续性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等,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估计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本病,有报道其可占妇科经腹手术的10%~25%,本病虽属良性疾病,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等恶性形为,并且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潜在原因,故博粹堂老中医分享几十年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

2、博粹堂中医讲。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主要是异位于盆腔内之卵巢、子宫器韧带等组织。【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或素体气虚,肾虚,运血无力,或寒邪与血搏结,凝涩于胞脉,或孕产频多,损伤胞脉,使胞宫离经之血蓄积胞中,形成瘀血。瘀阻冲任,胞脉、胞络不通,则发生痛经;瘀阻胞脉,新血不得归经,则月经过多;瘀滞日久,积而成癓,胞宫、胞络阻滞,则不能成摄精成孕。【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典型症状表现为痛经、性交疼痛和不孕。2、患者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史,不孕、或剖宫产、人工流产、诊刮等宫腔手术,或阴道横膈、宫颈闭锁等病史。3、妇科检

3、查子宫后倾、固定,子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可扪及米粒至蚕豆大小的触痛性结节,质硬。一侧或双侧附件可出现囊性包块,常与子宫相连,有压痛。4、B超、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二、中医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应以典型症状为主,结合全身证候、舌脉综合分析。一般经前、经期少腹疼痛,经血黯红,有血块,舌黯或有瘀点,多属于气滞血瘀证;经前、经期少腹冷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者,多属于寒凝血瘀证;经期少腹灼热疼痛,拒按,口苦口渴,经血深红,有血块,多属于瘀热蕴结证;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多属于气虚血瘀证;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腰酸膝软,头晕,神疲,舌淡黯,脉沉细或细涩

4、,多属于肾虚血瘀证。三、鉴别诊断文章来自于博粹堂中医馆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可有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盆腔粘连时子宫位置固定、不活动,结核性盆腔炎还可出现子宫骶骨韧带和后陷凹的结核性结节,与本病不容易鉴别。但盆腔炎之疼痛不限于经期,平时也有下腹隐痛、腰痛,或有脓性、血性白带,炎症往往反复发作。结核性炎症常有月经过少或闭经。【辨证论治】一、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应根据证候表现与体质,分辨寒热虚实,审因施治。并要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疼痛性质与程度、出血的多少,在治疗上有所侧重。一般而言,经前宜行气活血,经期则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主,经后需兼顾正气,在健脾补肾的基础上活血化瘀。二、

5、分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主症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行不畅,经色黯红,有血块,块下则痛减。乳房胀痛,肛门坠胀,烦躁,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散结。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炮姜、赤芍、柴胡、枳壳、炙甘草等。若胀甚于痛者,以气滞为主,加川楝子、橘核等行气止痛;若痛甚于胀者,以血瘀为主,加蒲黄、三七、地鳖虫等以增活血化瘀之力;若有血块者,加益母草、炒蒲黄、三七末或云南白药以化瘀止血;若腹中有癓快者,可加三梭、莪术、鳖甲、血竭等以散结消肿。2、寒凝蕴结证主症经前、经期少腹冷痛,得温则舒,经行不畅,经色黯,有血块,块下则痛减,形寒肢冷,

6、恶心呕吐,肛门重坠,大便塘薄。面色苍白,舌淡黯,苔白,脉沉紧或弦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川芎、川楝子、当归、延胡索、小茴香、官桂、厚朴、炮姜、乌药等。若阳虚内寒者,小腹喜揉喜按,神疲气短者,加人参、制附子、仙灵脾等温阳散寒;若体质壮实而寒湿内盛,腹痛拒按,肢冷汗出者,加川椒、制川乌、苍术等以散寒除湿,温阳止痛;胃寒,呕吐涎沫者,加吴茱萸、法半夏、砂仁等以温胃散寒,健脾止涎;癓块明显者,加水蛭、乳香、没药等以活血祛瘀,行气散结。3、瘀热蕴结证主症文章来自于博粹堂中医馆经前、经期少腹灼热疼痛,拒按,经期或经前后发热,经色深红,有血块,口苦口渴,烦躁

7、,尿黄便秘。舌红或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理中,活血祛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柴胡、积壳、炙甘草、桔梗、牛膝等。若热象较明显,面红身热,带下黄稠者,加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增清热解毒之功;若虚热内盛,午后潮热者,加青蒿、地骨皮、单皮等以退虚热;若郁怒烦躁者,加丹皮、桅子、黄柏、知母等以退热除烦;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蒲黄、五灵脂等以增全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4、气虚血瘀证主症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