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ID:15193886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_第1页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_第2页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_第3页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_第4页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词】湿瘀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利湿化瘀 蠲痛饮  传统中医学中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其临床表现及体征散见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论述中。因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所以,古今治疗多从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着眼,鲜有从湿而治。临证若单纯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的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湿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和重要致病因素。  1子宫内膜异位症湿瘀致病机理  1.1感受外湿,湿瘀互结6

2、  任、冲、督一源三歧,同起于胞中,受带脉约束。由于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胞宫位于下焦阴湿之地,主月经;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若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人流、放环、取环手术创伤,或起居不慎,或经期性交,或冒雨涉水,湿浊之邪极易浸淫于胞宫胞脉,损伤脉络,与离经之血搏结成湿瘀。湿瘀互结,气机受阻,导致胞中冲任失调,胞宫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出现痛经、性交痛、少腹及小腹部疼痛;湿瘀互结,气机受阻,冲任紊乱而出现月经不调,甚则崩漏诸疾。若湿瘀占据血室,气血不畅,久则瘀积癥瘕内生,瘀阻冲任,冲任不能相资,

3、精卵不能相合而致不孕。《灵枢·百病始生》曰:“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1.2脏腑功能失调,湿瘀内生6  五脏之中,脾统血而运化水湿,为经带生化之源;肾藏精而主水,为冲任之本;肝藏血而主疏泄,肝脉络阴器。故肝、脾、肾功能正常与否,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女子一生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气常有余,若七情过极,肝阴暗耗,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均可使肝失疏泄,血海蓄溢失常;或木旺乘土,使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肝经湿热下注,瘀滞胞宫,血不归经则月经失调;瘀积胞中,阻滞胞脉还可出现痛经、不孕。脾为

4、土脏,位居中州,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四旁,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最易阻遏气机,使阳气不伸,经脉不利,血行不畅,由湿致瘀;或因瘀阻气滞,三焦气化不畅,由瘀致湿。肾主水,主管人体水液代谢,水与湿同类,肾阳虚则蒸化不利,水湿不化,着而不行,阻滞气机,致气滞血瘀,湿瘀内生;或因房室过度损伤肝肾,相火煎熬,湿热内生,损伤胞室血络而致湿热瘀滞,血不归经,赤白带下,或崩或漏,由斯而生。在肝、脾、肾三脏中又以肾功能失常为主要。盖肾主水,藏精而系胞,精能化血,血能生精;冲主血海,任主诸阴,冲任

5、俱起于胞中,受带脉所约,通于肾气。故肾气的盛衰维系着冲任的盈亏和胞宫的藏泻。肾气虚则太冲脉虚,任脉失固,带脉失约,胞宫藏泻失职;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肾水不足,则肝木失养,或郁怒伤肝,忧思伤脾,又可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瘀脾湿,湿瘀内生,进而影响经孕的正常生化与调节,出现月经紊乱、痛经、不孕等系列症状。  1.3因瘀致湿,湿瘀互为因果  中医理论认为,津血同源,气血同病,血赖气行,津赖气布,瘀由血液运行受阻所致,湿由水液运行障碍所生,血瘀则气滞水停,血瘀则津聚湿阻,水湿内聚又可困阻气机,影响气血运行,滞而成瘀,湿瘀二

6、邪互为因果,则渐成积且反复难消。对此,《内经》早已有论述:“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即是指因瘀血阻滞而津聚湿阻所致癥积的病理机转。6  瘀与湿皆是人体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为有形之邪,积聚留着,难以速消,湿为阴浊之邪,重浊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盆腔位于下焦,瘀血留着,湿浊留滞,瘀血与湿邪互结,合而致病,则胶结难解,缠绵难愈。湿瘀互结所致的久宿积,又可反果为因,阻滞气机,加重血瘀气滞、水停湿阻的病理过程,如此因果交织、反复难解的病理机转与子宫内膜

7、异位症复杂的发病机理和难以治愈的临床症状是相吻合的。与瘀血形成密切相关的其它病因,如气滞、寒凝、气虚、肾虚等在导致瘀血内阻的病理机转中,都与湿邪的内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气滞可致水停,寒凝可阻遏阳气,气虚可致脾失健运,肾虚则温化失职,均可影响机体的津液运行和蒸腾气化,最终导致水聚湿阻和瘀血互结的病理改变。由于湿瘀相关、湿瘀同源,故形成湿瘀内结,互为因果。  2子宫内膜异位症湿瘀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根据本病所导致的痛经、不孕、月经失调等,以及痛经部位固定不移、经血挟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临床表现,以及现代医学

8、对局部病灶病理变化(增生、浸润、复发、结节)的认识,其病机为瘀血内停是不容置疑的。且研究表明,本病患者血液呈浓、粘、聚等高凝状态,甲皱微循环、毛细血管襻顶有瘀血存在,均有力地支持瘀血这一病理认识[1]。本病表现的少腹及小腹坠痛,痛点固定,疼痛缠绵难愈,与湿瘀阻滞的特点有关。因湿瘀所致者,其临床特点是病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