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50258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人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特别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能使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少走弯路,并“不失时机”地发展和成熟起来。一般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一定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当婴儿刚出生时基本不具备有人的意识,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在后来的生活条件、经历以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随着身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
2、史。人的年龄以及生理变化有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也相应地具有阶段性,而且不同的阶段其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
3、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分析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
4、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归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
5、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2)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
6、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应。(3)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也没有多大意义,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例如,“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58%的同学认为:“对于一些不公平或没有意义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我喜欢,因为别人说的不一定对”;“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路由别人铺好”;“一味听从别人
7、,会迷失自己”等等。这些同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心理,因为他们信奉:一定意义上的逆反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4)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德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改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到消失。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中学生大脑也逐
8、渐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的一切。但是中学生在心理上的发展却还是不成熟的。这种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产生矛盾,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不够成熟,加之中学生阅历和经验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认知的偏差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固执己见,走向极端。他们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啰嗦,对家长和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