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74692
大小:1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1
《寒假作业 文言文 王月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寒假作业(四)文言文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进入初中阶段,文言文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考试考查的重点之一,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文言文考察的越来越倾向于常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熟悉常见的文言句式,运用基本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句子等内容。所以我们的专项训练将紧紧围绕这三项内容,夯实基础,逐篇练习,逐篇过关,希望通过此项训练,使大家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一次提升。(一)第五课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
2、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4.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树”是指:。(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3)“庞然大物"实为:。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7.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二)第十课《论语
4、》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论语》,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
6、”。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⑴学而时习之() ⑵人不知而不愠()⑶温故而知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敏而好学() ⑹学而不厌()⑺择其善者而从之()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8.《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
8、____________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11.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12.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第二十课山市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第2页“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