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58195
大小:62.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课题开题报告——王洪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大港春光小学:王洪枝2011.3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虽然逐渐培养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一能力正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所指出的,是处于“具体运演”阶段的。感性的形象思维依然是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对儿童而言,语文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是感性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这一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卢梭也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
2、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回顾过去乃至现在的课堂教学,我觉得不少师生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至少存在两个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读文学作品时,用政治观点图解文学。二是解读文学作品时,用科学阉割了艺术。把生活真实混同于艺术真实,文学艺术丰富的想象力被扫荡殆尽,学生的文学思维的缺失越来越恶化。本来语文教学是靠作品的形象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发其情感的的共鸣、心理的认同,从而收潜移默化之功,实现文学教育的审美、育德、培养情感的功能。但现状却是文学作品在
3、教师的“生理解剖”下,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各异的形象只剩下了几根筋、一个框架。语文教学在使人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简单、狭窄,越来越教条、刻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引导学生用文学的思维解读教材,学习语言,领悟情感,以达到低负、高效的课堂效果。下面仅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设计文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二、理论依据(一)学生是文学思维的主体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儿童期在本能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儿童文化则是缪斯性文化。这种缪斯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象力,具有诚挚的情感,保持独立个性,保持对自然、社会、自我充满幻想,充满热情,充满艺术化的生活态度
4、。儿童身上具有的这种文化特质,既是可贵的人性资源,又是儿童生命力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小学语文教育将文学思维入课堂,其实质就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张扬儿童的文学性,进一步升华其精神境界,优化其人文品质,从而使其内心世界更加辽阔、清醒、充实。(二)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和审美的思维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虽然逐渐培养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一能力正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所指出的,是处于“具体运演”阶段的。感性的形象思维依然是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对儿童而言,语文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是感性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这一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
5、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三)文学思维是以右脑为主的思维人的大脑存储着人类500万年基因的全部信息,即包含了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本能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乃至宇宙规律等人类所获得的全部信息。文学思维具有现实性、神秘性、形象性、跳跃性、情感性、音乐性、虚拟性等特点,开发文学思维无疑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促使学生理性与非理性思维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完整的人”。三、预期价值设想通过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
6、实践探索,逐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构建诗意的育人场,陶冶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文学思维,加强学生“文思”言说,从而达到培养其健康的人文精神,发展语文智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目的,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不断培养学生“文思”、积淀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2.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成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力求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五、课题研究内容1.抓住文本的文学材料,培养学生鉴赏思维能力。2.运用感性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3.利用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六、
7、预期创新点通过研究,让课堂成为学生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场所。学生方面:1.通过研究,学生对学习兴趣增强了。2.通过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3.通过研究,学生文学思维习惯和方法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方面: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重视学生的“文学思维习惯”和“文学思维兴趣”的培养。1、科研能力得到提高。2、驾驭课堂能力得到提高。3、新型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深入。4、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的能力得到提高。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