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62291
大小:4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1
《山东省14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12份,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14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分类汇编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集合1、(滨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集合,则(A)(B)(C)(D)2、(德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2,3},B={},则=A.{4}B.{9}[C.{0,1}D.{4,9}3、(菏泽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集合,则()A.B.C.D.4、(济南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集合,则[来A.B.C.D.5、(济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集合,则A.B.C.D.6、(胶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集合,
2、则A.B.C.D.7、(临沂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全集为R,集合A.B.C.D.8、(青岛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集合,则等于A.B.C.D.9、(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全集,集合,,则右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B.C.D.10、(威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集合,则A.B.C.D.11、(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集合,则A.B.C.D.12、(烟台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若集合,则集合A.B.C.D.13、(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集合,则()A.B.C.D.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A6、B
3、 7、B 8、C 9、B 10、D11、B 12、C 13、D二、常用逻辑用语1、(滨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是“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德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命题p:,<0;则A.p是假命题,:,B.p是假命题,:,C.p是真命题,:,D.p是真命题,:,3、(济南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中,“”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济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命题,则B.“”是“”的
4、充分不必要条件C.命题“若”的逆否命题为:“若,则0”D.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5、(济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是“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减”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 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6、(莱芜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为两个平面,m为直线,且,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临沂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命题“若”的逆命题是“若,则”B.若命题,则C.设l是一条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则D.设,则“”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8、(泰安市2016届高三
5、上学期期末)已知函数的值恒为正,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威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已知,则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0、(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设,则p是q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命题;命题,函数在上为减函数,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B.C.D.参考答案1、A 2、A 3、A 4、D 5、D详细分析:若函数在区间
6、内单调递减,则有,即,所以“”是“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减”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所以选D.6、A 7、C 8、C 9、B 10、B11、A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
7、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