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

ID:13067960

大小:153.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20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_第1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_第2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_第3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_第4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学时:6学时第二章教案内容分配学时1:.第一节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学时2第一节二、(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三、(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学时3第二节一、(一)真理的客观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与谬误学时4:第二节二、(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时5:第二节三、(一)价

2、值及其特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学时6: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36第二章第一学时教案授课内容第一节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重点和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3.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授课思路:1.突出重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手段:充分讲解实践概念的涵义、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3、作用。2.通过案例解剖具体的认识现象,说明认识的要素及其要素间的关系,讲清实践是联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具体实践决定着认识的内容和水平。问题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实际上,诸如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怎样证明我们思维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等问题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且思想家们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野。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人的认识发展的

4、历史、认识的要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在上述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主要概念和原理:36主要概念: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实践主要原理: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主体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等特点。认识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客体具有对象性、多样性等特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间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

5、程包括的主要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第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2.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又有能动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是:(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

6、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一经形成,又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361.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路线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路线,是指“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论路线。反映论认为,先有物质世界的存在,然后有人对物质世界的感觉,再有人对感觉进行抽象概括而来的思想。被反映者先于反映者而存在。物先于感觉和思想,那感觉和思想就只能来源于物了,这样就必然得出认识是反映的看法。唯心主义先验论路线,是指“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论路

7、线。先验论认为先有人的思想,然后有感觉,再有物质世界。这里的“思想”主要指认识形式。唯心主义由此必然得出先验论的结论。思考题1.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和列宁关于两条路线的论述在理论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为什么说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结合近年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等新疾病,说明实践给认识提出新课题。相关资料和案例:1.马克思于1845年春提出了主体和客体范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

8、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性时说:“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363.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行先知后说、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这些学说本质上都属于朴素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