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59321
大小:74.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20
《薪酬-激励-绩效--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薪酬-激励-绩效-案例1,中国工资改革5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旧中国的工资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决定,燃料工业部通令全国煤矿废除了包公把头制度;1950年4月,政务院颁发《关于废除建筑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反封建把头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旧工资制度中封建性的中间剥削,改变了旧工资制度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对银行、海关、邮政、电信等企业的过高工资作了适当降低,对工人的过低工资作了适当提高,取消了某些职员的特殊待遇
2、,初步改变和调整了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了1952年前后的第一次工资改革和19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在生产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与此相配合,建立了工人的技术等级标准作为评定工资等级和考工升级的依据名企业职员多数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少数实行职务工资制,即按职务规定若干个工资标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了按职务划分等级,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工资制度。同时推行计件工资和奖励制度。但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和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计件工资和奖励制度受到批判,逐步
3、形成了“低工资、多就业、加补贴”的工资模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恢复计件工资和奖励制度,对职工普遍进行了调资升级,并且全面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第一,明确提出了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1992年后,提出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行“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国家监督指导”的改革目标。第二,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原则。第三,改变工资决定机制,建立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1985年国务院《关于国
4、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应依靠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此,在国有企业中实行了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第四,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企业内部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同时,引导企业试行“岗位薪点工资制”和“岗位效益工资制”;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1985年,进行了工资改革,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以后,国家机关的结构工资制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事业单位实行职务工资加津贴的工资制度,同时建立了奖
5、励制度和定期升级制度。第五,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收入宏观指导体系。即:从1996年开始建立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建立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第六,加强工资立法,保护职工合法收入。劳动部于1993年下达了《关于印发(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通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同年劳动部又下发了《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1994年劳动部制定了《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企业经营者进行年薪制试点,建立经营者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八,建立以职工民主参与为基础的工资
6、协商机制。劳动部在1997年下发了《外商投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几点意见》,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这项工作。第九,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明显得到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1989年,全国职工年货币平均工资从615元增长到1935元,年平均增长11%,实际平均工资年平均增长3.2%。1990-1998年,全国职工年货币平均工资从2140元增长到7479元,年平均增长16.9%,实际平均工资年平均增长6.3%。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工资增长速度最高的时期,同时也使职工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生
7、活水平显著提高,职工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问题1,我国工资制度的演变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些什么特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起了一个什么样的工资制度体系,你认为有什么优点和不足。2,方太的薪酬结构产品市场化了,员工也市场化了。员工如果对工资待遇不满意,随时可能跳槽。市场有行情,薪酬也有行情。首先是内部行情。员工之间相互攀比,有的人认为比别人强,工作比别人多,贡献比别人大,如果工资比别人少,或高得不多,心里就不平衡,影响情绪,也可能跳槽。其次是行业行情。同行业竞争、挖人,有技术专长或管
8、理专长的人成为抢手货。即使是工人,掌握关键技术,也会成为争夺的对象。企业之间的比较,也会影响企业的薪酬。薪酬的合理性在于:一要保证员工之间互相攀比时,不出现心理失衡;二要保证人才不被别人挖走。为了防止攀比,方太曾经在一分厂试验,试行保密工资。开始还有一些作用,到了第三年,就已经私下公开了,并且互相猜忌。为了消除部分人的吃亏心理,同时防止跳槽,方太仿效外资企业试行年终发红包的办法。开始效果很好。但第二年问题也产生了,第一年拿到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