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

ID:1289007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_第1页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_第2页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_第3页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_第4页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爱的阳光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爱的阳光温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学生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结果就出现了“心理贫困”问题。虽然国家和学校加大了对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但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扶持,更需要心理脱贫。  一、案例  小王来自云南偏远山村,家庭经济非常贫困,父母年过半百,家庭劳动力匮乏,大学四年一直靠借钱上学,有当地政府的相关补助。小王平时比较沉默寡言,只和自己寝室的同学来往,

2、与班上其他同学很少交流。由于来自西部偏远山村,受教育的基础比较差,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处于下游水平,特别是英语成绩一直无法赶上,还出现了多次挂科现象。大一评选国家助学金时,班上同学和评议小组成员都了解他的家庭实际状况,给予他最大的帮助,把3000元助学金给了他。但是,由于他的专业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并且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来往,同学们开始对他颇有微词和议论。同时,虽然有当地政府的相关补助,但是小王也没有参加勤工助学或是到校外做兼职。在第二年评选国家助学金时,有学生认为国家助学金不应该评给他,应该评给那些学习努力、通过自己实际劳动改善自己目前艰难状况的同学,这种自强不息的典型

3、才是国家助学金资助的重点,大部分评议小组成员也这样认为。这些言论给了小王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自己主动提出不申请国家助学金。自那以后他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独来独往”,其处境越来越糟,成绩也越来越差,出现几门挂科补考,还经常出入网吧。  在深入了解他的这些情况之后,我主动找他谈过好多次,希望找到他消极的原因,劝说他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学习,努力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通过与他的交流,我发现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经济上的,而是心理上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  在劝说和引导小王积极面对生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说教的无力,仅仅通过劝说根

4、本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也无法缓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与经济上的困难相比,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更加迫在眉睫。我觉得为他提供一份勤工助学的机会对解决他的心理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首先,勤工助学的机会可以缓解他的经济困境;其次,勤工助学可以促使其与人接触,缓解其个人自我封闭的问题;再次,也可以缓解同学们对他的误解。  通过学院为其提供的实验室勤工助学和做家教的机会,我发现该学生有了很大改变,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很多,学习也渐渐进步了,再也没有出现挂科补考现象,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改善了。通过其他同学和学生家长的侧面了解,该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小王

5、现已顺利毕业,并如愿考取了当地高中的生物教师。  三、经验与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仅仅给予其经济上的资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上的帮助。相对于只给贫困生金钱上的资助,更应该给其提供劳动的机会。我认为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兼职的机会而不单纯给其经济资助,更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矛盾,达到顾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降低经济上的依赖心理、锻炼其对现实的应对能力等目的。  我认为小王的案例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一个典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复杂、更难解决。通过对小王的观察,我觉

6、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种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卑与自尊相矛盾的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理现状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生活比较退缩,沉默寡言,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影响,会采取隐瞒自己家庭情况,不申请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等经济资助,不参加校内的勤工助学等行为。小王的行为恰恰符合这一矛盾的特点。  第二,经济上的依赖心理与生活上自立的想法相矛盾的心理。通过与小王的谈话,我了解到他本身也有想通过打工改善自己经济状况的想法

7、。但是,因为沉默寡言又碍于面子、胆怯等个人因素,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具有这种特点,于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便将自己困难的解决更多地寄托于社会、学校和他人的资助上,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第三,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载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期望,他们满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怀揣着美好理想来到大学。但现实却使他们不得不为学费、生活费发愁,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现实的就业形势与他们原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产生了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