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

ID:12839287

大小:3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9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_第1页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_第2页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_第3页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_第4页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2008年第5期总第235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0ulm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52008StmaNo.235《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王连龙(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古今学者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多有误解。<汉志>“艺文”之“艺”来源于先秦之“艺”,本指诸家所长之技艺、术艺,与欺经”无关。“文”为规范、楷式之义,本之《易・贲卦-彖辞>“天文”、“人文”。“艺文”所体现的是先秦时

2、期诸家之艺的系统及其规范,反映了班固“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的精神趣旨。[关键词]《汉书・艺文志>;艺文;体例;命名;诗赋16《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2008年第5期总第235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0ulm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52008StmaNo.235《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王连龙(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古今学者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多有误解。<汉志>“艺文”之“艺”来源于先秦之“艺”,本指

3、诸家所长之技艺、术艺,与欺经”无关。“文”为规范、楷式之义,本之《易・贲卦-彖辞>“天文”、“人文”。“艺文”所体现的是先秦时期诸家之艺的系统及其规范,反映了班固“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的精神趣旨。[关键词]《汉书・艺文志>;艺文;体例;命名;诗赋16《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2008年第5期总第235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0ulm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52008StmaNo.235《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王连龙(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4、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古今学者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多有误解。<汉志>“艺文”之“艺”来源于先秦之“艺”,本指诸家所长之技艺、术艺,与欺经”无关。“文”为规范、楷式之义,本之《易・贲卦-彖辞>“天文”、“人文”。“艺文”所体现的是先秦时期诸家之艺的系统及其规范,反映了班固“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的精神趣旨。[关键词]《汉书・艺文志>;艺文;体例;命名;诗赋16[中图分类号】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l(2008)05-0165—04《汉书・艺文志》者,著录先秦两汉典籍之目,具观千古学术源流之功。金榜曾云:“不通《

5、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1如此赞誉,实不为过。然遗憾的是,《汉志》(《汉书・艺文志》简称,下文同)“艺文”之义,古今学者均未作深究。如刘天惠《海学堂初集》卷七《文笔考》认为“经与子为艺,诗赋为文”,以“艺”、“文”并列结构释之。今人顾实…2、张舜徽…3、李零L4J多从此说。还有学者主张“艺文”为“六经”之文的偏正结构,如刘咸忻云:“群书皆文,而以六艺为宗,故名艺文。”[5]近有学者于此观点又做进一步阐释,以《汉志》所列诸类为“六经”的文本体现或反映之意[6]22—24。以上诸说似均出误解。本文认为:“艺文”

6、之“艺”来源于先秦之“艺”,指诸家所长之技艺、术艺。“文”义为规范、楷式,本之《周易》“天文”、“人文”。“艺文”即是先秦诸家之艺的系统及其规范。今不揣浅陋,略陈鄙见如次。《汉志》“艺文”之“艺”,历代学者惯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之“六艺”(亦称“六经”)释之。按,“六艺”本指先秦时期“礼、乐、射、御、书、数”等诸种技艺。据《周礼・地官・保氏》所载,保氏养国子以道,即教之16“六艺”。至两汉时期,“六艺”涵指有所变化,多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诸“六经”。此种含义之“六艺”(即“六经”)于《史记》、《

7、汉书》习见。如《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六艺”即包括《诗:}、《书》、《礼》、《乐》在内。又《汉书・儒林传》云:“古之儒者,博学摩六艺之文。”颜师古注:“六艺,谓《易》、《礼》、《乐》、《诗》、《书》、《春秋》。”据此可知,涵指《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六艺”之名实为汉人所创。相类“六艺”,“六经”之名亦晚出。《庄子・天运》云:“孔子谓老聃日: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此为先秦文献中仅一见“六经”之例,与“六经”之

8、名习见两汉文献实不相称,故袁珂以为《庄子》所记“多谓是后人所羼,殆不足凭信”【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