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ID:12627555

大小:1.4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8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_第1页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_第2页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_第3页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_第4页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兼爱”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非攻”“尚贤”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节俭比较孔子、孟子、荀

2、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足食…民信之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大陆台湾柏林越南首尔香港孔庙孔庙——浮雕石柱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政治思想:“仁”(核心)与“礼”注重政治与人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材料一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

3、需要;而今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是无法统一思想的。所以他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这样国家统治方可安宁一致。材料二为加强君权,董仲舒还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但是,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材料三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材料四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他大力提倡孝道,曰:“是

4、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并认为孝为“天经”“地义”。——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建立太学和郡国学校,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学儒者成为政治管理人才。思想支撑教育支撑政治支撑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为什么能确立正统地位?功绩: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足:倡导专制,阻碍了民主的发展宣扬迷信,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注重等级,不利于人权平等专注仕途,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对待:选择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价值反思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1)经济:为

5、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呢?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争夺霸权,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受到重视(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条件(3)阶级关系: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什么是理学?宋明时期的儒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2、北宋五子及其主张:(1)周敦颐:(评价)(2)邵雍:(3)张

6、载:开创理学中“气学”(4)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1、朱熹的地位:2、主要思想及贡献:(1)在理气关系方面:(2)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4)理学经典方面: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3、朱熹理学的影响:材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

7、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①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②分析程朱理学与材料二所反映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心学“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阳明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