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案篇一:高三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树德中学彭春波)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树德中学彭春波一、教学背景分析1.高考考纲要求:①理解基本不等式及成立条件②能应用基本不等式判断大小和求最值③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问题2.学生情况介绍高2012级5班是理科平行班,现已具备了必要的感知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但比较复杂的举一反三的灵活变通、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达到对基本不等式的常见应用题型的熟练化、综合问题的解题思维提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
2、学习,能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理解等号成立的条件及几何意义(2)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复习,能灵活比较大小、求有关最值等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体会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体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解题策略的构建过程(3)能体会例题的变式改变过程,达到灵活应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变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2)通过解题后的反思,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3)通过高考试题与教材例题对比教学,培养学生重视基础,勿好高骛远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应用基本不等式
3、进行判断和计算。2.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应用。四、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探索发现为主导,讲解练习为主线,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综合应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五、教学过程234六、课后备注本堂课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关于“基本不等式”的一节复习课。通过递进式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掌握能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5篇二:《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本不等式及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条件:一
4、正二定三相等;体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解题策略的构建过程;体会高考题的改编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题后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习惯;通过改编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通过解答高考题,培养学生面对高考的自信心。二、重点:基本不等式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应用。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失效(等号取不到)的情况下可采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回归课本)问题1:(数学必修5第100页习题3.4A组第1题改编)(1)把4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2)把4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
5、,它们的积最大?符号语言表示:(1)设x,y?0,xy?4,求x,y的值,使x?y值最小.(2)设x,y?0,x?y?4,求x,y的值,使xy值最大.二、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基本不等式1、背景:a?b?ab(a,b?0)(当且仅当a=b时,上式取到等号)222代数背景:a?b?2ab(a,b?R)(用代换思想得到基本不等式)几何背景:半径不小于半弦。(a?b)2a?b222)(a,b?R)2)a?b?(a,b?R)2、常见变形:1)ab?(22a2?b2a?b2ba3)??2(a,b同号,且不为0)??ab?ab22?ab三、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
6、用1、思想方法:再由问题1得出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的两种模式(a,b?0)(1)“积定和最小”: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和定积最大”: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2、典例分析A组题12S.43,求y?x(3?2x)的最大值.(配系数)232(2)已知x?,求y?x?的最小值.(添项)22x?3(1)已知0?x?x2?3x?6(3)已知x?2,求y?的最小值.(拆项)x?2(4)已知正数x,y满足2x?y?1,求B组题(1)已知正数x,y,z满足x?y?z?1,求12?的最小值.(“1”
7、的代换)xy149??的最小值.(“1”的代换)xyzx?1的最大值.(换元)x2?5x?8a?ca?c?(3)已知a?b?c,求w?的最小值.(换元)a?bb?c(2)已知x??1,求y?(4)已知正数x,y,z满足x?y?z?1,求2x?1?2y?1?2z?1的最大值.(对称性)一般地,如果条件式与结论式都是关于各个元素轮换对称的,则最值必定是在各个元素相等时取到.利用这一思想往往可给解题者提供解题的方向与思路.四、探索提高已知x?0,y?0且x?y?xy?8,(1)求x?y的取值范围;(2)求xy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自主编题。归纳一般形式:
8、已知x?0,y?0且ax?by?cxy?d,求x?y的最小值.c?0,且dc?ab?a2,dc?ab?b2)五、高考演练2010重庆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