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85509
大小:7.29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7-16
《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感染: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传染: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病原菌或致病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机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2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概念:寄居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分布: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34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受体竞争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营养竞
2、争作用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5.抗肿瘤作用5二、机会致病菌致病的常见情况:1.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抑制剂、激素、细胞毒药物的使用及射线照射等可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菌群失调时,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6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学: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即研究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其宿主、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7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
3、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及生态调整的新兴学科。医学微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寄居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8微生态平衡: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调: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9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毒力-------细菌的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测定毒力的传统方法用半数
4、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表示。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50%的组织培养细胞感染的细菌数量或毒素剂量。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与细菌毒力有关的DNA序列----致病岛10一、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概念: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粘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11(1)粘附素细菌表面与粘附相关的蛋白质菌毛粘附素菌毛分泌,存在于菌毛顶端非菌毛粘附素来自细菌表面的其他组分粘附素表面受体多为靶细胞表面的糖类或糖蛋白
5、。细菌的粘附作用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12黏附在尿道微绒毛上皮细胞表面的淋病奈瑟氏球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大肠埃希菌13(2)荚膜(3)侵袭性物质①侵袭素蛋白质(由inv基因编码)能介导细菌侵入临近的上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内),并扩散。②侵袭性酶类细菌释放的,有抗吞噬和扩散作用14(4)细菌生物被膜概念: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作用:细菌的保护性生存方式(黏附)增强生物被膜菌的致病力15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6、扫描电镜照片(×6000)。16因为:阻挡抗生素渗入和免疫系统的杀伤易发生耐药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捕获及转移生物被膜菌脱落后还可扩散到其他的部位引起感染。生物被膜能对多种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即细菌容易形成多重耐药性。17(二)毒素概念:细菌生长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成分。作用: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细胞、组织和器官,干扰其生理功能。种类:两种(外毒素和内毒素)181.外毒素G+菌(主要)合成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多数外毒素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部分;B亚单位无致病作
7、用,介导外毒素分子与靶细胞结合。1920AB型外毒素21特性:大多数外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可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理化因素不稳定,一般不耐热。抗原性强,可刺激产生抗毒素,也可脱毒成为类毒素。22细胞毒素肠毒素神经毒素232.内毒素(1)G-菌细胞壁的结构组分,毒性脂多糖。(2)毒性作用较弱,且无选择性。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3)理化性质稳定,耐热。(4)抗原性较弱,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24内毒素毒性
8、作用25(三)超抗原激活特异性TCRαβT细胞不需要APC的加工同时诱导T细胞和APC反应26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途径27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抗感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28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遗传获得,人人皆有2.作用范围广泛,没有针对性(非特异性)3.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略)29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一)屏障结构1.皮肤与黏膜的屏障作用机械性阻挡和排除作用分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