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ID:19480356

大小:4.46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9-27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1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2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3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4页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第五节医院感染1C6学习目标掌握:概念—传染、(条件)机会致病菌、抗感染免疫、正常菌群、菌群失调、侵袭力细菌生物被膜、带菌状态、医院感染正常菌群生理作用、致病条件;细菌致病性因素感染的类型及其区别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熟悉:内外毒素特性比较;宿主抗感染免疫组成了解:人体常见正常菌群,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3概念:细菌的感染?病原菌?非病原菌?传染?条件致病(机会致病)菌?抗感染免疫?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4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细菌的分布及其医学意义1、细菌在自

2、然界的分布土壤、水中、空气中细菌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5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条件适宜,细菌种类和数量多,多数为非致病菌;土壤中的致病菌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死于传染病的人畜尸体。芽胞菌可能引起伤口感染。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水容易受各种排泄物污染而含有致病菌,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常用大肠埃希菌作为水被粪便污染的主要指标。空气中细菌少,人和动物体内、土壤中的细菌等可进入在空气中。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室、实验室等要经常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及手术后的感染。6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思考题:人体有菌部位?人体无菌部位??9(一)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生物

3、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概念: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的过程.10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定义??特定条件包括:寄居部位的改变宿主(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重叠感染)??11菌群失调诱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放射性核素、激素等治疗,感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或器械检查。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菌群失调症(二重感

4、染/重叠感染)12菌群失调常见菌类金葡菌、粪肠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类杆菌、白念菌、曲霉菌、毛霉菌等。院内感染大肠杆菌1葡萄球菌213如何防治菌群失调?1)保护宏观生态环境2)保护微生态环境3)提高机体免疫力4)合理使用抗生素5)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14细菌的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定义??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毒力数量门户)病原菌能否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疾病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自然环境)毒力(virulence)??LD50/ID50?侵袭力(invasiveness)??毒素??第二节细菌

5、的致病作用细菌的毒力致病性(质)细菌引起疾病的性能毒力(量)表示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侵袭力毒素毒力一、侵袭力二、细菌的毒素三、体内诱生抗原四、超抗原尚有:免疫病理损伤(引起病变)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或:与致病相关的因素)侵袭力毒素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户致病因素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狭义)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类毒力愈强,所需数量越少适当的侵入门户如:破伤风梭菌—深部缺氧伤口一、细菌的侵袭力1、粘附素——黏附作用;定植?菌毛非菌毛黏附素2、荚膜——抵抗吞噬及杀菌物作用3、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4、侵袭素5、**细菌生物被膜(BF)P68??二、细菌的毒素1、外毒素特征

6、:蛋白质理化稳定性差免疫原性强毒性作用强器官选择性强外毒素exotoxin合成代谢产物G+菌和部分G-菌产生分泌到菌体外(一)外毒素类毒素(无毒抗原)外毒素(极毒抗原)抗毒素(抗毒抗体)免疫动物脱毒0.3-0.4%甲醛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类毒素: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合蛋白的抗原性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2、外毒素分类与作用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重要的外毒素及其作用机制21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痉挛毒素——神经毒素1、内毒素的主要特点:脂多糖LPS菌体裂解释放化学性质稳定免疫原性弱,不能制成类毒素器官选择性不强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二)内毒素内毒素的

7、生物学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LPS生物学作用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区别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G-菌存在部位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不耐热,60℃,30分钟耐热,160℃,2~4小时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