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3072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入生本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入生本理念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它形象地称为“四步唱”,第一步是个体学,即老师在课前布置了“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先行研究;第二步是小组学,就是在上课伊始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即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步是全班学,就是教师通过巡视了解,选一两个小组或者指名几个学生到台上汇报交流;第四步是教师帮,我们在强调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的时候,作为主导的老师应当在学生需要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全面意义上的生本理念。在四步唱的过程中
2、,小组合作学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实全班交流也是小组学习的延续,全班四十个孩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大组。但是,时下各式各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层出不穷,有些为了合作而合作;有些光有其形,不具其质……究其缘由,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有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成为问题之关键。本文试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和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小组合作学习很热闹5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的话音未落,学生心领意会,“叭”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
3、,教室里开始出现热烈的讨论声。上述现象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的“自由化”。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或问题的难或易,各种小组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景:1.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俱不作声,既不讨论也不进行分析或计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茫然,就等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问题的结论;2.有些小组的讨论往往会成为个别学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学生人云亦云;3.小组成员或站或坐,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本不去听其他同学的
4、见解。这种合作与讨论看似热闹,实际效果欠强,实质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长的培养、角色的分工、操作的实效都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平衡性,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与任务,积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①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5②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
5、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③两两配对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④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⑤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⑥分工合作式:小组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比如《统计》,一人进行操作,一人进行记录,两人配合,
6、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完成得到实验数据。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①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5②表达交流。教学中老师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
7、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③善于倾听。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明晰别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学会倾听,培养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④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二、小组合作学习很
8、随意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操作,就是在教室里踱方步,或者干脆在教室里坐着旁听;有的到小组中把自己的旨意授给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侃侃而谈、滴水不漏,教师与学生皆大欢喜,但这与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完全背离的。5《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