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

ID:11924255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_第1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_第2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

2、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3/3(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

3、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

4、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3/3(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请同学读一读古诗。4.品读悟哲理。5.熟读成诵。三、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

5、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四、作业将这几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明理效果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后反思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