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

ID:11904953

大小: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_第1页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_第2页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_第3页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_第4页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2012年2月,由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主办的“舆情与新媒体”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一线舆情研究者四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是“舆情与新媒体”。与会代表就“新媒体特性及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及变化”、“网络舆情与公共决策及管理”、“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危机处置”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研讨内容既涵盖了宏观性的比较研究,也不乏微观

2、具体的个案研究,充分展现了舆情领域学术探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一、新媒体特性及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微博等自媒体的快速兴起,已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舆论传播格局和生成、演变机制,重塑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生态。探讨新媒体的特性及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科学研究所夏征宇教授详细阐释了新媒体特性及其网络舆情的结构性特点。他认为,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媒体不断衍生出新的形式,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两者在形式和功能等方面出现了新的融合。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显现出许多新的特性,如共享性、超链接、高时效性、跨界性、交互性、匿名性、自主性等

3、。在他看来,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介的演进遵循人性化的趋势,即媒介技术生存的程度要看它复制自然模式的程度;一种媒介存活下来必需具备与人类一致的合适位置;媒介的发展是民主的、达尔文式的、符合人类的自然选择。就新媒体的传播效果来看,社区、群体、微博都呈现出了“碎片化”、“分众化”的特点;并且可以实现精准传播、精确测量;媒体与运营商更加容易了解受众、了解市场;海量信息处理更加依赖高性能计算“云”。于是,社会整体又构成了一种“‘碎片’不碎,‘分众’易合”的新格局。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功能也实现了从个体的延伸到人类社会属性的延伸,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感与新媒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

4、自媒体已经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它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社会个体便可以突破“囚徒困境”而更好地实施集体行动。另外,从当前网络舆情发展的态势来看,其结构性的特征日益显著,具体而言它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的(如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外部的(如资源竞争、外交关系等),但在很多时候舆情的发生、发展都以外部因素为理由,而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内部因素。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毕宏音副研究员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运行特点及舆情影响力。她指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生态结构,它既像是一个生活、情绪和娱乐的“秀场”,又如一匹蛰伏的“黑马”,一旦突

5、发热点事件,就可能会掀起网络舆情骤变和舆论的风潮。大体上来说,网络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新特征主要有:常常在未知情况下突然发力;急速完成病毒式传播;极易引发新的社会热点;往往形成网上网下舆论的叠加效应。另外,新媒体在舆情变动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包括: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社会动员模式的基本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草根”阶层的传播效能感;极易导致分裂群体、偏离理智的群体极化、集体无意识和群体盲思等现象;强化了意见领袖对舆情走向和舆论生成的引导功能;在新生代群体之中促成了一定的新媒体文化认同。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及变化在web2.0时代,由于微博等自媒体具有即时便捷、应用广泛、互动

6、性强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对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显著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舆情研究中心王国华教授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互联网虚拟社会的安全风险问题。基于web2.0的新特点,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革命2.0”的新概念,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互联网的作用贯穿于“革命”的全过程,例如,在2011年,从埃及、突尼斯等国的政局突变,到英国伦敦骚乱,社交网站都起到了聚集和组织的关键作用。在“革命2.0”时代,互联网既是生产、传播革命信息的工具,也是革命人员的聚集场所,而网民亦在网络上形成共同体且其行为呈现出“前台化”的趋势,如此,互

7、联网虚拟社会也就为执政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如果将“革命2.0”(网络社会的革命模式)与“革命1.0”(前互联网社会的革命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发现:在新的背景下,革命的酝酿、组织、动员都会变得更为快捷、隐蔽和复杂;革命的指挥与进行也会变得更为高效、便捷;对它的识别和控制则更为困难,其影响和后果也会充满不确定性并难以预估。王教授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互联网虚拟社会政治安全风险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政治风险)、二级(社会风险)、三级(思想意识形态风险)。因此,面对“革命2.0”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做到几点:将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