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

ID:11875843

大小:4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4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_第1页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_第2页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_第3页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_第4页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黄梦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纪伯伦《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请转换成普通word格式摘要:出生于阿拉伯文化环境中而后又旅居美国的卡里•纪伯伦因其复杂的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常常被学者划入单向的文化视角进行研究。有人称他为“东方的骄傲”,“东方赠给西方的鲜花”,说他是苏菲主义者或巴哈伊教的信仰者。在笔者看来,纪伯伦既不是东方的号角,也不是西方的旗帜,他代言整个世界和全人类,表达我们对爱与美的追求。他用自己的文笔和灵魂反复叙写着,诉说着,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认知的冲击,审美的享受。而本文所谈及纪伯伦散文诗集《泪与笑》中“幻

2、影”这一意象的文学特征及美学意蕴,既可以让读者对纪伯伦的文学和思想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又顺应了国内对纪伯伦的文学作品进行跨文化的,主体性研究的态势。Abstract【正文】卡里•纪伯伦(KahlilGibran,1883-1931)出生于黎巴嫩北部著名的“圣谷”附近的山乡贝什里(Becharreh),叙利亚(当时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战火频仍,宗教歧视第14页共14页,饥饿遍野的状况致使这个国家在十九世纪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移民群体中包括一批继承了阿拉伯古典文学的作家和学者。在对异质文化的认同与取舍,本民族文

3、化的批判与继承中,移民作家们逐渐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叙美派”,也称“旅美派文学”、“阿拉伯侨民文学”;纪伯伦则是“旅美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在阿拉伯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中担任主席,被誉为“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而纪伯伦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个职业画家,他曾师从罗丹门下,罗丹赞其为“艺术天才”。由于纪伯伦在文学与绘画方面的非凡成就,世人又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黎巴嫩文坛骄子”,1983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其作品主要有有小说《草原新娘》、《折断的翅膀》等,散文诗《泪与笑》

4、、《暴风集》、《先驱者》、《先知》、《疯人》、《人子耶稣》、《大地之神》、《珍趣篇》和《先知园》等。其中《先知》被称为“小圣经”,据统计,已被译成五十六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七百万册,代表了纪伯伦最高文学成就。总之,“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第14页共14页纪伯伦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为着迷:美国成立了“纪伯伦文学研究中心”,主要注重分析纪伯伦作品中的东方因素和神秘色彩,以马里兰大学的苏黑尔•不什雷(SuheilBushirui)为代表,近年来美国学者

5、更是以生态伦理学等的全新角度加以解读;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译介繁荣,对纪伯伦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方向也由传统的“东西二分”定位,狭隘的民族主义逐步转向多元文化,主体性个案研究,学者马征的一系列论文和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学者研究纪伯伦的态势。但是就知网上的论文情况来看,对纪伯伦的纯学术性研究比较欠缺,还有许多论文是文学笔记性质或杂志性质的。而本文将论及的纪伯伦作品《泪与笑》中的意象“幻影”可以稍许填补国内纪伯伦研究的空白。散文诗集《泪与笑》正式出版于1914年,用阿拉伯文写成(纪伯伦采用双语写作,即阿拉伯语和英语),由《爱

6、情的生命》、《在美神宝座面前》、《幸福家园》、《火写的字》等56个篇章组成(包括《引子》和《结语》),属于纪伯伦“浪漫阶段”阶段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作家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第14页共14页爱与美。诗篇洋溢着浓烈的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幻想色彩,而“幻影“这一意象便是承托诗人绚烂情思的载体,笔者将着重分析其所外现的文学特征和内隐的美学意蕴。“诗总离不开意象。兼有东西方诗韵的纪诗也有意象。但它并不同于同时代的英美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诗歌的意象—它不是跳跃的、复义的、神秘和独立的,而是单义的、明朗的和相互关联的,呈现一种明显的群体

7、特征。”正如学者邵维加所言,纪伯伦作品中的意象带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如反复出现“翅膀”、“手”、“石头”、“颤抖”、“七”、“睿智”、“先知”、“灵魂”等,而“幻影”这一词语仅在《泪与笑》中就出现了13次,“幻影”关联于幻想,幻觉或梦,其中《幻想女王》专门论述了纪伯伦对于“幻想”的看法和青睐,其他篇章如《展望未来》、《梦境》、《在死人城中》、《灵魂》、《在时光的舞台上》等从篇名上就体现出幻想性质。在作者看来,“这尘世一生只是一场梦”,“谁不在梦的舞台上度日,他就是岁月的奴隶”。纪伯伦为何如此偏爱幻想和梦境?一、纪伯伦偏爱

8、“幻想”的原因第14页共14页(一)从内部要素来看,纪伯伦具有深厚的宗教情怀,对精神生活具有高度性关注和超越性追求纪伯伦的宗教观并不是单一而纯粹,清晰而明朗的,他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双重影响又超越了二者。他认为宗教只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其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并建议人们把美当作宗教,认为不存在超越美的宗教或学科,借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