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

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

ID:11704961

大小:1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_第1页
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_第2页
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_第3页
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2011年01月07日来源:《人民论坛》总第313期作者:完颜绍元  “群众满意度”并不新鲜,民意评官早在汉魏时代就出现了。古代刺史如何考核官员?民意测评有怎样的分量?官员对民意考评的态度又如何?  汉魏时代就有了民意评官  年终岁末,各地官员总结会、考核会、评价会如火如荼。近年来,在官员行政考评中突出民主,重视民生,强调民意,适当提高“群众满意度”权重,运用“民意”指挥棒,被认为是考评机制的一大进步,媒体则有以考评模式突出“亮点”相称的。其实这个亮点并不新鲜,民意评官可以说是我

2、国古已有之的政治文化传统了。  往前追溯,民意评官的源头当是汉魏时代的乡议选士制度,就是从最初的选拔官员要听取群众评议,逐渐发展到考核官员时也要参考群众评议。当时,有很多基层官员因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而飞速升官。比如,在《汉书·循吏传》中,朱邑就是因为受到群众拥戴,由乡干部一下子升为太守卒史;召信臣也因为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由上蔡县长直升到零陵太守。  反之,也有很多官员因为群众评议太差而丢官的。汉成帝时,薛宣管辖的高陵县令杨湛和栎阳县令谢游都是极其贪婪狡猾之人,薛宣封“吏民条言”给杨湛,给他施加

3、压力,让他自动辞职;薛宣又发公函给谢游,开门见山地说“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云云,语气非常不客气:群众对你这个栎阳县令很不满意,都反映你施政无方,法令繁琐苛刻。于是,谢游的乌纱帽也丢了。所谓“吏民条言”和“吏民言”,正是群众对两个县长的批评、揭发、举报之类。  刺史考核官员先做问卷调查  古代没有电台、报刊之类的公共传媒,也没有可以让民众自由交流的互联网,所谓民意评官的方式,大体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途。  自上而下,就是上起中央,下至州郡,都要定期派遣使臣、风宪官员等,分级分区巡行视察,听

4、取群众对各级政府吏治官风的评价。  西汉的时候,刺史巡行郡国,每到一地,必定先去官立学校,就当局施政得失等问题让学生填写问卷,然后以招待所为临时办公地点,通过调阅计簿文档、分头察访寻问等途径了解情况。为防止受蒙蔽,刺史总是把会见当地长官、当面听取汇报之类安排在最后。4  汉成帝时,朱博任冀州刺史,负责常山、巨鹿、真定、中山等10个郡国的巡视。朱博刚刚上任没多久,就在巡视途中被四五百个群众包围在某县的招待所里,这些人都是来向刺史举报当地官吏的。这种方式为以后历朝所继承,邓小南所著《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

5、——以宋代为重心》一书中称,唐宋时期的中央使臣、监察官员在巡行考察地方吏治时,都很注意搜集群众意见,有人将之概括为“欲考吏治,莫若询诸民言”,要想对官员进行考核,最好的办法就是征求百姓的意见。  如唐代高宗时,监察御史郭翰巡视陇右,当时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治理有方,“风化大行”,所以郭翰进入宁州境内后,沿途不断收到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的表扬信,都是赞美狄仁杰的。郭翰对州政府派来接待他的官员说:“进入州境一看,便可知施政绩效了,我愿意成全你们领导的美政,用不着再待下去给你们添麻烦了。”遂告辞而去。  得

6、到百姓表扬,才能驰骋官场  自下而上,就是群众可以通过向各级官员或风宪官投书献状、当面陈述等方式,主动表达他们对本地吏治官风的看法和意见。在正统史家眼里,两晋南北朝多数时段的政治远比两汉乏善可陈,但后世常见的一些民意评官的形态与取向,多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比如,此时期逐渐形成了联名具状的民意表述方式:萧梁初,永阳郡百姓何贞秀等154人联名给湘州刺史递状,从15个方面表彰本郡长官伏暅治理有方,刺史再将文状转呈中央。还有一位历任州县的何远,每到一个地方任职,总有群众给上级递状,说他这样好那样好。 

7、 又如,后来逐渐发展为民意评官主体形式的“举留”,当时滥觞已见,就是那些表彰性的联名具状往往在官员任期已满或因其他原故(如丁忧)即将离开现任职务的时候出现,而且总是将递状目的直截了当地归结为希望某官留任现职的诉求。从史书记载看,凡被群众具状好评的官员多能获得回报,如前文所举伏暅被提拔为新安太守,何远不仅被越级提升为给事黄门侍郎,还得到皇帝专门发诏表扬。  在传播政声、增加美誉之外,很多时候群众的好评还有保官的作用。北宋真宗时,刘随任永康军判官。他兴利除弊,减轻民众力役负担,严禁政府人员借马市勒索少

8、数民族,可以说为老百姓谋了不少好事,当地群众都称其为“刘父”。但最后他却因为拒绝上级请托,被人冤枉,以至于官位不保。当本路监司相继来永康察访巡视时,数千少数民族群众拦马质问:“我刘父何处去也”,大声喊出“还我刘父”的口号,群情激奋。本路监司再三抚慰,数千群众方才散去。监司把情况一一汇报给中央,洗雪了刘随所受的冤屈,让他官复原职。  史料中有不少借助乡老美言而得彰显的县令,如唐宣宗时,醴泉县令李君奭任期已满,全县数十个父老代表民众向上级州府具状要求他留任后,因为不能确定是否如愿,又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