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

ID:11605620

大小:1.2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_第1页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_第2页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_第3页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_第4页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2期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月V01.37No.2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Mar.2015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香港999077)[摘要]耿宁先生的阳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新路。在此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道路上.除了耿宁先生展示出来的以“心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心学的路向,还可能有一个不同的、以“性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性学的路向,而这个现象学性学的基本概念

2、就是海德格尔提出的“现象学的现象概念”。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出发,对耿宁先生关于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解释发出了一问。[关键词]现象学的现象概念;心性现象学;海德格尔;王阳明;耿宁;致良知[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82(2015)02一0007—06一、我与耿宁先生的现象学因缘就是洋洋洒洒超过千页的《人生第一等事——王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以及问学道路上,或多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这本书的中译出或少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都可能会遇上一些“引路版,使我们有机会一窥这本具有浓厚现象学色彩人”。应当说,耿宁先生就是30多年前引我进入

3、和背景的、有关王阳明思想的学术巨著的内容。现象学之门的引路贵人之一。记得当年在北大勺研习之下.我发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现象概园,每个周三或周四的下午,耿宁先生和我一起念”与王阳明的“致良知”概念在整体的问题意识阅读现象学文献。鉴于我当时的研究兴趣和重方面极为相似,也不无相互发明印证、启迪思考点.我们的阅读和讨论偏重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处。于是,我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发问写在这思想。记得我们读过的文本包括有海德格尔《存里,也算是30年后再次求教于耿宁先生,续接30在与时间》中著名的关于现象学方法的第七节,年前我们的那段“现象学的因缘”。《现象学基本问题》导论部分

4、,胡塞尔关于大英百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现象概念”科全书现象学词条以及他与海德格尔相互之间“现象学的现象概念”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的几封通信,还有耿宁先生自己关于胡塞尔的几时间》中谈论他的现象学方法有别于以康德哲学篇作品。在当时的学习、讨论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为代表的现代哲学知识论的基本思路时所使用一直困扰、伴随着我后面这些年对现象学和海德的一个概念[2]。海德格尔的这一概念,在我看来,格尔哲学的学习、思考和教学研究工作。其中的不仅将他自己的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立场与传统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哲学所理解的康德哲学基本立场区别开来,也将所说的“现

5、象学的现象概念”。在耿宁先生离开北他的存在论现象学的立场,与他的老师胡塞尔的大、离开中国后的30年问,他孜孜钻研于佛学的意识论现象学的立场区分开来。据此完全可以唯识理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其主要成果之一说,现象学哲学的发展通过海德格尔的这一概念收稿日期:2015—01—19基金项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基金委员会研究项目(GRF—cuHK455510)作者简介:王庆节,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兰大学哲学博士。——1——万方数据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常用法中,Phaenomen与Erscheinun只这俩个词的(一)“对象的道路”与“现

6、象的道路”意思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一般都将之理解为同义简略地说来,从笛卡尔到康德的整个西方哲词.只不过前者更为古朴一些,直接源出于它的学所遵循的基本思路是一条知识论的思路,这一希腊文原文,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现代德文用法而思路不妨被称为是一条对象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已。康德在使用两者时,也基本上不做区分,在同存在论起点是预设作为认知意识主体物的人与样的意义上使用。即用之意指在我们的感觉认知作为认知意识客体物的实在事物之间的截然二活动中,主体通过我们的先天时空直观形式和先分。例如,在康德哲学的眼中,我们人类的科学认验范畴,在感觉予料的基础上整理综合而来的、知的本质或者说

7、科学知识如何可能的过程就是作为经验的感受感觉,印像、表像、意像以及由此一个认知对象如何被认知主体,或者经由认知主而来的全部科学经验与科学知识。这样,按照康体建构形成的过程,我们不妨可以将之称为“对德的说法,这些“现象”,即“现象化出来的东西”象化”[3]酗棚的过程,这个“对象化”过程及其结果就不仅构成了我们全部的经验和科学知识的范就是康德意义上的Erscheinung,这个词传统上被围.而且也构成了我们全部经验知识的对象本译为“现象”[4]或“显象”[扪。但是长久以来,这个对身。[6]象的或者对象化思路的根本性困难就在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首先对康德哲学

8、Erscheinung的边界问题,即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