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24377
大小:375.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7-11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差生教育转化方法差生现象的本质加强对“差生现象”的研究以促进对差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所面临的一具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近年来,理论上对“差生现象”和差生的教育已多有探讨,广大的教学实践工作者也在对差生的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如果真正要认识“差生现象”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对差生的教育,还有两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理论研究并没有真正揭示和清楚阐明差生的本质及成因,“差生观念”一直是个模糊的凭教师的感觉把握的自由性、主观性很强的经验性的东西;二是差生转变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
2、仍然是传统的情感软化和消极被动地等待某种契机的出现。正是因为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使我们在日益增多的差生面前,在差生的复杂心理面前,工作艰巨却效果甚微乃至束手无策。江苏吴定刚老师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两个基本问题从“假性差生”、“等级差生”的关系揭示了差生本质。所谓“假性”,这是从病理学上引进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非器质性病变,如假性近视之类。所谓“假性差生”,指有些“差生”,他们只是偶尔表现出一些差生行为,或者具有某些非差生本质的差生属性,或者是误会、冤枉乃至歪曲而被认为是“差生”的,而并未成为真正的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差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
3、还没有在行为、品德和学业上发生“器质性病变”。为什么会出现“假性差生”的问题呢?这是因为过去我们对“差生”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只是教师的主观的概念,带有教师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价值观念。所以,当一个学生被某位教师或学校领导定性为“差生”的时候,他还并不见得就是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差生(当然也并不排除其中包含了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差生),比如下面这几种情况:第一,受差生影响,对差生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性,和差生玩在一起的。第二,偶尔表现出某些差生行为,或成绩短时下降的。第三,因偶然情况,和某位教师有对立情绪,并有对立行为的。
4、第四,因价值观念和教师相悖,而其行为被教师看不惯或不能容忍的。第五,有实在的客观原因,犯有程度不同的过失行为,其因可恕、其情可怜的。第六,因某些特殊的心理原因和环境(如明哲保身心理、冒险心理、特殊的兴趣与嗜好、受他人挑唆、引诱、胁迫等),而犯有程度不同的过失的。第七,因被误会,或因教师的素质与品德的缘故而被挑剔的。属于以上七种情况的学生,都可以被视作“假性差生”,而“假性差生”是不可以当作真正的差生看待的。“等级差生”是指那些在相互的横向比较中被比下来的次于上而处于下的学生,是个不确定的不能孤立存在的范畴。“好”相对“差”而言,“差”
5、相对“好”存在;有的在“此”为“好”,在“彼”却为“差”,有的在“此”为“差”,在“彼”却为“好”,所以“等级差生”因具有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和性质的活动性,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差生”,虽然其中也有可能包含了我们说的那种“差生”。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差生”呢?也就是说差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认识到“差生”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社会对差生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规定。影响和制约差生观念的主要依据是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差生观念又总是认识和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也就
6、是说,差生是具体的作为反映差生的观念也必须是具体的,即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差生现象相一致,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因此,所谓差生本质,应根据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社会性质来进行规范。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规范,即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如有几个方面严重欠缺者,则可被视作差生。总之,对于差生现象与差生本质的认识,我们必须坚持如下几点:第一,“差生”是个历史的范畴,差生现象与差生本质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差生”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严重
7、缺陷与不足,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第三,认识差生必须坚持客观为第一性的观点、长期性观点、质变的观点,不要把主观性、偶然性、间或性因素掺和到关于差生的定性评价中来。第四,“差生”并不是个相对的不确定的等级范畴,而是个确定的否定性范畴。差生心理八种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你越是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对着干”。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叫他人“俯首称臣”。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4.模
8、仿心理。特别是对他们所崇敬的人,更是一言一行都要仿效;也喜欢模仿影片中的打斗、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5.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6.模糊心理。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