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

ID:11388006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_第1页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_第2页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_第3页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_第4页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石毓智探讨“钱学森之问”有一个振聋发聩的疑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的困惑。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的艰深命题。它是如此沉重,却不容回避。2011年12月,一本新书——《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斯坦福大学博士(1999)和访问学者(2011)、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石毓智教授通过实地考察和中西对比,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探索和思考。 2011年12月22日晚,西五楼117教室被挤得水泄不通,一

2、个280人的教室被塞进了近四百名学生。教室里时而传出欢笑,时而掌声雷动。这是一场题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的讲座。主讲者是石毓智博士,曾在华中大读书、工作,现在是华科的兼职教授,也是老校友。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在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借此机会系统探索和研究“钱学森之问”。他对英国和美国最著名的20所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比中外教育思想、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剖析人才成长的方方面面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过程艰难而辛苦。如今,他刚刚回国,在高校举办讲座分享自己的思考,先去了北大、清华,又去了华师、武大,最后来

3、到华中大。“为什么把我们学校放在最后呢?因为华科是我的家。这个不是比喻,真的是我的家。” “要全面系统地回答钱老的问题,需要符合9个条件”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首先,怎么才能称为“大师”?在石毓智看来,“大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大师’多得很。很多人都是‘大师’。如果我们把‘大师’定位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奖,比如诺贝尔奖、数学的菲尔兹奖等等,那

4、么整个华人世界里有9个。如果把标准再提高一点,科技界重要科学分支的奠基人,他们的思想有深刻的、系统的、持久的影响的学者,我们没有一个。这是一个事实。”今年2月份,温总理跟网民在线交流时谈到:“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这段话让石毓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一个国家富强了,如果没有教育和人才,这种富强是脆弱的,是危险的。因为你的财富可能会被人抢走,资源可能被人控制。而教育和人才是保障一个国家富强的真正的支柱。”对于回答“钱学森之问”的难度和意义,

5、石毓智很清楚。“这是一个艰深的问题,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国家走向富强、保障富强所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他认为,要全面系统地回答钱学森的问题,需要符合9个条件:了解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对中国教育有直接而深切的感受,有文理科的综合知识,在学术追求的道路上摸爬滚打,有一定是学术研究造诣,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所了解,聆听过大师教育、目睹过大师风采,具有西方教育背景,对西方学术界有直接感受。“这些条件,我大致都符合。有些是先天具备的,有些是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石毓智坦言自己抱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感去探究这一难题

6、,“也许我自视太高了,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中国几千的教育就是死要面子的教育” 石毓智最近刚看完《乔布斯传》。“作为最具创造力、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公司的创造团队是清一色的白人,没有华人身影。而书里也提到了中国——70万中国工人为其生产iphone、ipad等产品。”对此,他深感忧虑,“不光是教育、科技、工业生产,即便是在商界——中国有富人,但是没有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创造首先需要独立性。在这方面,中国教育在起步的时候就输人一筹。”石毓智曾做过一个项目,调查英国和美国最著名的20所大学,考察它们的校园文化以及培

7、养人才的秘诀、成功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到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一个牌匾,Teachersopenthedoor,butyoumustwalkthroughityourself。对应中国的古谚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不是准确的翻译,中英文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背后反映了两种教学理念的不同。在他们看来,老师的责任就是打开一扇门,进不进都是自己独立走。而我们都是老师领进去,各种事都需要老师帮扶着,在独立性方面就输人一筹。”在考察世界著名大学的过程中,校园建设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世界最著名的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校门只是

8、两个石柱子,没有广场,没有喷泉,和我们国内普通县城的重点高中都没法比!”他发现美国大学的校门都很朴素,“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这样的特点,有的校门就是两扇大铁门,有的甚至找不到校门,但是它们的教学楼、科研楼、宿舍楼都非常考究,建得很漂亮。”在石毓智看来,这反映了中西教育理念的巨大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