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ID:11365016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第1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第2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第3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第4页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论文提要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提要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可拓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能优化课堂结

2、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教学实效。使素质教育自然落到实处。主题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路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发展学生能力,正在教育工作者中形成共识。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对于促进教学观念,教学形

3、式的变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听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品德。两种教学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在何处,在信息时代,一切取决于效率,而教学的效率在于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把发展智力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不仅是由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提出的要

4、求,也是全面把握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新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这些新的趋势中所隐含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都反映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被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者要通过自己经验建构知识。这些新的应用重点强调学习过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在这

5、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下,教师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这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数学教改,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的学生观。传统教学的学生观,把数学学习主要理解为学习前人创造的数学知识,习惯把数学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汇集;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很淡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之转变:第一,由“对大多数学生的低标准和少数学生高标准,转变到对所有学生普遍的高标准。”第二,“由建立在‘知识的传授’与‘例题、练习’之上的‘权威

6、型模式’转移到以‘学生的鼓励’和‘积极探索’为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第三,“由惟一地强调‘纸笔’的演算转移到对计算机的充分运用。”第四,“由惟一地集中于‘机械’的技巧转移到广泛的数学能力的培养。”这种新的数学教学观,成为教改的突破口。我在教学中既重视教法的研究,更注重学法的研究和数学学科特点对学法的特殊要求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法的影响。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例:在“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1.粗读课本,类比等比数列概念,观

7、察以下各数列的共同特点。5,25,125,625,……1,-,,-,……先让学生阅读思索后,对各个数列的特点进行概括,计算机显示:后一项为分子,前一项为分母,不断变换分子、分母,但比值q不变。2.细读课本并思考。(1)数列中的比应该怎样找?下列数列是否等比数列?为什么?2,4,8,16,……2,2,4,8,16,……(2)等比数列中的公比q是个什么范围的常数?能为零吗?(3)要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该怎样入手?(4)让同学试着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对(1)的讨论,明确定义中“每个数列从

8、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通过对(2)的讨论,明确公比q是一个常数,可为正数,也可为负数,但不能为零。通过对(3)的讨论,明确要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必须证出对问题(4),待同学试推后课件显示推导过程。还可引导学生用定义直接导出公式。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则即:∴3.精读课本并思考。(1)公式an=a1qn-1的变式如何?(2)类比等比中项概念,给出等比中项的定义。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读”、“议”,运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试讲、笔练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