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

ID:11333999

大小:1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_第1页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_第2页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_第3页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_第4页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案三单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审核:教师寄语:会听、勤思、敢说、善问☆~☆~☆~☆~☆~☆~☆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24、《大道之行也》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者:张晋丽学校:宝电子校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2、掌握相关文言词。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技能目标:以诵读为主,结合讨论,感知此段文字的优美。情感目标:1、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背诵。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大同”思想的社会意义。【知识链接】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全书包括《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

3、,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大学》和《中庸》原属《礼记》的两篇,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将此二篇单独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自宋至清的六七百年间,“四书”成为青年学子入仕应考的必读书。2、治国警句:6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案三单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审核:教师寄语:会听、勤思、敢说、善问☆~☆~☆~☆~☆~☆~☆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

4、、我成功●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说符》●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正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说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民

5、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预习指导】一、诵读课文十遍。二、按照结构化预习的读书“六字诀”:读、画、写、记、练、思,完成预习作业,进行深度预习。三、检测一下你的预习效果吧!问题生成——评价单设

6、计者:张晋丽学校:宝电子校班级:组名姓名:6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案三单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审核:教师寄语:会听、勤思、敢说、善问☆~☆~☆~☆~☆~☆~☆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各位同学,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将生成的问题系统思考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在单位时间内认真完成下列问题,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一、学生生成的问题:1、2、3、4、5、6、7、8、二、教师预设的问题:问题一: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社会理想?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6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案

7、三单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审核:教师寄语:会听、勤思、敢说、善问☆~☆~☆~☆~☆~☆~☆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组名姓名:【课外阅读】(1)【甲】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乙】晋明帝

8、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把文章多读几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